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國際交流>>最新成果

海外學者繼續看好2012中國經濟發展

  2012年03月13日09:4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個數字引人注目:7.5%。針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這一預期目標,外國學者進行了分析。著名國際金融服務企業荷蘭國際集團(ING)亞洲金融市場研究主任蒂姆·肯頓(Tim Condon)表示:“中國已經發出不再一味注重經濟增速的信號,他們開始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經濟增長的質量上。”很多外國學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與肯頓相似的觀點。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艾斯沃·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中國政府在2012年放緩經濟增長不僅僅是針對發達經濟體低迷的經濟走勢作出的即時調整,同時表明中國政府正在一步步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減輕對出口經濟的過度依賴,加大對福利民生的關注力度。經濟學人智庫的相關專家指出,為刺激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2012年,中國政府將轉移投入重點,把更多經費用於教育、醫療以及福利。這些惠及民生的政策不僅利於縮短貧富差距、提升人均購買力,更體現了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中國經濟學教授多瑞絲·費舍爾(Doris Fischer)說,中國政府正在思考如何過渡到新的增長模式,如何從好的經濟體制和政策中獲益。這無疑是此次“兩會”的重要成果。政府工作報告將焦點再一次對准經濟體制改革,並將致力於市場價格、私營企業等體制性框架結構的完善。

  針對中國面臨的經濟轉型重任,香港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路易斯·庫耶斯(Louis Kuijs)說:“中國必須鼓勵企業生產更多的技術創新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尤其是通過提高針對這些產品的后續服務來實現它們的經濟價值。”

  對於7.5%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有學者提出,實際結果可能更為樂觀。麥格理銀行香港分行經濟學家保羅·凱威(Paul Cavey)說:“很明顯,最近中國GDP增長的實際結果大都高於預期,因此中國今年實際的GDP增速很有可能略高於8%。”他提出,中國調低經濟增長預期跟國際經濟大環境不景氣有關。

  此外,通貨膨脹問題是外國學者關注的重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2年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將控制在4%左右,與2011年相比,該數據要低很多。肯頓認為,2012年的實際結果可能更樂觀。據ING預測:今年中國CPI增幅可能是3.5%。得出這個數字的部分原因在於ING認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的食品價格水平可能會逐漸下降。羅馬尼亞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尤利婭·莫妮卡·歐樂-辛塞(Iulia Monica Oehler-Sincai)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中國政府還應繼續“嚴打”通貨膨脹。因為高通脹不僅威脅著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還將削弱國內購買水平。

  中國政府提出的經濟轉型目標對於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印度安貝德卡大學助理教授羅希特·納吉(Rohit Negi)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提出,雖然印度近幾年發展態勢不俗,但印度社會兩極分化趨勢明顯,社會問題凸顯,亟須整治。中國經濟步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 的軌道,對於印度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本報記者 劉瀟瀟 閆勇 張哲/採訪編譯)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