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把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劃分為“前現代社會”、“現代社會”和“后現代社會”三個大的時代。有些同志把我國的社會主義等同於“后現代社會”的社會主義,這是不對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是與我們所處歷史時代緊密相連的,因此,要結合“時代特色”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現代社會的社會主義
馬克思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把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劃分為“前現代社會”(前資本主義時代)、“現代社會”(資本主義時代)和“后現代社會”(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時代)三個大的時代。馬克思認為前現代社會以手工工具生產力為基礎,現代社會以機器生產力為基礎,后現代社會以“自動化過程的生產力”為基礎。馬克思認為隻有多數發達國家同時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實踐才能成功。
由於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尚未進入資本主義制度全面崩潰的階段,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不是馬克思所設想的后現代社會的社會主義,而是處於現代社會歷史時代的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採用社會主義制度去實現別的國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實現現代化任務的發展過程,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主義。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與馬克思當年所設想的社會主義有很大的時代性區別。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和《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中對后現代的社會主義社會做了許多設想。俄國十月革命后,列寧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俄國的社會主義是“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和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社會主義有重大的區別,指出“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本改變了”,在實踐中採取了重視商品貨幣關系等一系列“新經濟政策”。但遺憾的是列寧逝世后斯大林未能堅持這些思路和政策。
新中國建立之后,我國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我們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把握好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毛澤東同志常常用馬克思論述后現代社會的社會主義設想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固定模式來指導社會主義建設,過早地提出消滅商品貨幣關系、“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等“左”的目標,並且把不同意這個路線的思想和行動都視為“走資本主義道路”,導致了一系列“左”的錯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正確分析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時代,明確指出我們處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即用社會主義制度去實現別的國家通過資本主義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階段,從深層次上糾正了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並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一系列符合當今時代特色的新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處於現代社會和平與發展時代的社會主義
現代社會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代。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我們可以把現代社會劃分為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代、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和平與發展時代這樣三個小時代。這三個小時代的形成,與三次科技革命(機器、電、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帶來的三次生產力革命有著密切關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除了要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現代社會的社會主義,要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馬克思設想的后現代社會的社會主義的時代區別之外,還應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處於現代社會的和平與發展時代的社會主義。
和平與發展時代的重要特點是“揚棄資本”。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等著作中說,資本作為一種社會經濟關系,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資本在一定歷史階段具有促進生產力的積極作用。資本主義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裡,創造了比人類此前創造的生產力總和還要大的生產力。另一方面,資本的私人性具有剝削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消極作用,隨著生產力社會化的高度發展,資本將實現從個人資本向社會資本的轉變,最終必然走向滅亡。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設想,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到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過渡,將經歷一個“揚棄資本”的過程。資本主義股份公司和工人合作工廠,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聯合的生產方式轉化的兩種過渡形式。在資本主義股份企業,資本是被“消極地揚棄”的。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廠,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對立已經被揚棄,是“積極地揚棄”的。歷史發展証明了馬克思關於“揚棄資本”的觀點是正確的。隨著資本主義股份公司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緩和經濟危機和社會矛盾,採取了市場宏觀調控、增加國民福利、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等“新政”,這是一種“消極揚棄資本”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積極揚棄資本”的現代社會主義制度,它一方面要自覺發揚資本促進生產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抑制資本的弊端,實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利用資本造福勞動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許多特色,都是其所處時代決定的。由於我們處在現代社會的和平與發展時代,這就決定了我們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等多種分配方式﹔要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道路,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科教興國、人才強國﹔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等政治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把我們黨建設成為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同時又肯定“追求合理個人利益”等多元價值觀念,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加強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大力培育社會組織,推進社會治理,建設和諧社會﹔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發展同各國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國際合作,建設和諧世界。
■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特色具有重要的意義
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可以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放到現代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去理解,可以使我們掌握一個科學的尺度,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發展規律,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增強廣大黨員和群眾的理想信念。
長期以來,一些同志由於對時代問題的認識不夠清楚,總是把我國的社會主義等同於馬克思所設想的后現代社會的社會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存在不少誤解,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實際上是“打著社會主義旗幟”的中國特色資本主義,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缺乏信心。還有一部分同志沒有認識到人類社會已經從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發展到和平與發展時代,仍然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視角考慮問題,把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絕對對立起來,思想和行動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處的時代,一方面可以使我們更加自覺認識和主動迎接當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環境保護備受重視、民主訴求日益高漲等多方面的新挑戰,積極參與全球性問題的解決,自覺學習資本主義國家反映現代化普遍規律的經驗﹔另一方面,又要從當今時代發展規律的高度,認識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認清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由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同處於現代社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仍然佔據優勢地位,我們必須始終注意防范那些敵視我們的國外敵對勢力。要高度重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特色的研究和宣傳,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和理想信念深深地扎根於廣大共產黨員和群眾的心中,使各級干部更加自覺地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觀察問題和指導工作。(作者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