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當地時間18日17時,隨著中國與土耳其主賓國活動交接儀式的正式舉行,為期3天的倫敦書展落下帷幕。
在此次書展上,中國以迄今最大規模的主賓國活動隆重登場,向英國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出版商、版權交易商展示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及各類圖書出版現狀。今年的中國展台上有近3000種英文圖書展出。書展推出的中國作品包括《錢鐘書英文散文選》和蘇童的《大紅燈籠高高挂》等書的英文版,以及《紅樓夢》、《聊齋志異》、《孫子兵法》、《論語》等中國古典名著英文版。
隨著漢語熱在世界各國持續升溫,漢語教材的出版成為出版界熱點之一。在17日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舉行的《新概念漢語》、《孔子卡通讀物》的全球首發式上,國家漢辦主任許琳表示,在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漢語教材的開發與推廣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與各國急劇增長的多樣化需求相比,國際漢語教材存在數量不足、種類不多、質量不高等問題。為此,國家漢辦創新理念、整合資源,採用市場化機制,組織開發了《新概念漢語》等新教材,有助於滿足各國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和了解中華文化的迫切需求。
國家漢辦近年來加強了教材開發與推廣力度,出版了45個語種對照的核心教材,向136個國家配送和銷售教材圖書1200多萬冊﹔將50種紙質教材動漫化﹔支持各國孔子學院編寫本土教材,打造了一批針對性強、適用面廣的漢語教材。
本次書展推出的通用教材《新概念漢語》,多媒體視聽教材《中國好人》、《孔子卡通讀物》等教材及文化讀物,就是採用市場機制開發教材取得的新成果。
本次書展上,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中國外文局)在版權貿易上再次取得不俗業績。據初步統計,共完成圖書版權輸出337項、引進77項。其中,時政、文化、漢語教學等多個題材的圖書均受到業界的高度關注,並與多個國家、地區的出版企業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
中國港澳台地區的約20家出版企業在書展上推出了門類豐富的220多種圖書,廣受關注。包括商務印書館(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在內的香港出版企業,向英國讀者展示了香港回歸15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及出版界的最佳作品。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的攝影展,通過一幅幅高質量圖片,生動展示了“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成功實踐。在書展現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還特別在展廳內設置了一輛香港電車模型,參觀書展的人可走上電車並從車窗拍照。
這是香港館第四度參加國際書展,之前香港曾參加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等,獲得了不少寶貴經驗。香港館項目籌委會主席李家駒對媒體表示,倫敦書展是香港出版及印刷業拓展海外業務機會的理想平台。適逢今年市場焦點主賓國為中國,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參展可謂別具意義。香港印刷業商會監事長趙國柱指出,香港出版及印刷業是創意產業的重要一環,可為整條文化創意產業鏈上的各行各業拓展增值空間。香港印刷業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與國際市場接軌,憑借優質的服務及信譽與國際客戶形成良好合作關系,可成為輔助國內創意產業“走出去”的橋梁。
倫敦書展雖閉幕了,中國主賓國活動仍在延續。在大批量中英文圖書集中展出的同時,中國在書展場外推出的10多場文化藝術展覽還在進行。在18日晚舉行的“傳統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展”企業專場展上,以《人民大會堂》等多幅作品參展的中國攝影家封岩告訴本報記者,能夠參與此次倫敦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以自己的作品向英國及歐洲民眾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展示當代中國的風貌,對中國藝術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機會。
倫敦書展落下了帷幕,但書展對中英兩國文化交流所產生的重大推動意義,將留下長遠影響。正如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所指出,長期以來,中英文學的交流有點失衡,不對等。中國讀者對英國文學的了解,遠比英國讀者對中國文學了解得多,英方對中國文學的了解僅限於古典文學,像《紅樓夢》等。中國一般讀者,對英國的莎士比亞、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當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鐵凝連續參加了多次國際書展與對外文學交流,她深感國際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的文學交流更應該是有深度的交流,應該是一種走進人心的交流。讀者不太喜歡口號、說教,不太喜歡概念性的理論,文學實際是走進讀者內心的最好媒介,最能說服外國民眾來理解中國,最能夠改變西方對中國崛起的誤解。
2013年度倫敦書展將於明年4月15日—17日舉行,市場焦點主賓國是近年出版業蓬勃發展的土耳其。
(本報倫敦4月19日電)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