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典型的高度就是艺术的高度【3】

张江 吴义勤 宋伟等2018年07月17日10:0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典型的高度就是艺术的高度

  塑造新时代典型人物

  张江:典型塑造是文艺创作的伟大传统,成就了众多经典之作。对作家艺术家而言,典型塑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是作品艺术高度决定因素之一。同样,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高度,也取决于当代文艺家塑造新时代典型人物的创作实践。

  张志忠:文坛景象变化纷纭,创作之道却一以贯之,以典型形象成就经典作品,是总括中外文学史的重要经验和伟大传统之一。

  改革开放后,经历欧风美雨激荡,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不少文艺创作者也曾对“文学是人学”命题产生怀疑,但时代的驱使、创作者的醒悟,又将文学从形式至上和惟新是趋的竞赛中拉回到以人为本的基点上来。如果说先锋派和现代主义思潮曾经在相当程度上拓展了文学的思情和形式探索的边界,那么,在一个螺旋式发展的更高层面,作家们最终又回到塑造典型人物这一创作着力点上来。路遥写出一心想进入现代文明施展才华的青年农民高加林和孙少平;莫言写出“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抗日豪杰余占鳌;王安忆于富家少奶奶欧阳端丽和弄堂里走出来的王琦瑶等女性命运中揭示大上海的沧桑浮沉,都是以人物立足的代表。

  文学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人的社会活动和心灵世界进行全方位展现。文学不妨揭恶,但主流仍然需要弘扬人类良知、求真向善爱美,需要在艰难复杂环境下彰显人类顽强意志和牺牲精神,需要表现人类穿越浩瀚历史而走向未来的强大信念。就像雨果所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文学就是要为读者描绘这心灵的广阔、精神的博大、人性的壮美,以情动人,将心比心,提升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境界。

  悠久的历史与沸腾的现实,为文学塑造富有中国特色、本土经验的人物形象乃至典型人物提供丰沃土壤。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间中华民族为追求民族复兴前赴后继,可歌可泣,挽狂澜于既倒,回天地于深渊,为文学提供巨大表现空间。人与时代一起成长,贴近大时代的灵魂脉动,表现历史剧变中人的命运遭际,塑造萃集时代和人生深刻内蕴的英雄、弄潮儿、普通人等形象,丰富当代文学人物画廊,正逢其时。

  张江:在典型形象塑造上,当下作家艺术家面临这样的境况:一方面,沸腾的现实、火热的生活为典型塑造提供无比鲜活的素材;另一方面,必须承认,时代的发展变化导致社会的复杂性、环境的复杂性、人的复杂性都空前增强,将这种纷繁复杂转化为有效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无疑是更大的挑战,需要更高超的本领和能力。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