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赵家祥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未来社会名称的演变

  2012年11月29日16:00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两个名称,有时加以区分,指明它们在未来社会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或在实现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有时又不加区分,即两个名称都是指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少人由于对这种情况缺乏了解,往往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使用的未来社会的名称发生误解。因此,有必要考察清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两个名称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历史演变,以利于防止和清除误解。

马克思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名称是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这时马克思在科伦主编《莱茵报》。此报因为讨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问题而遭到极端反动的奥格斯堡《总汇报》的攻击。它无耻地谩骂《莱茵报》是一个“向共产主义虚幻地卖弄风情的频送秋波的妇人”[1](P130)。马克思尖锐地指出:《总汇报》的一个记者“经异想天开,认为君主政体应当竭力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放在自己的控制下”[1](P131)。马克思严正强调:讨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问题是完全正当的,是无可指责的。他质问《总汇报》:“难道我们仅仅因为共产主义不是目前的沙龙问题,因为它的衣服不整洁和没有香水就不应该把它当作目前重要的问题吗?”[1](P130)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对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态度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马克思虽然主张讨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问题,但他对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并不完全赞同,至少是持保留态度;第二,他对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的评价有区别。马克思指出:“《莱茵报》甚至在理论上都不承认现有形式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性,因此,就不会期望在实际上去实现它,甚至都不认为这种实现是可能的事情。”[1](P133)但是对于像卢格、孔西得朗、特别是对于蒲鲁东的社会主义作品,“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1](P134)

马克思在1843年9日于克罗茨纳赫致卢格的信中,认为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原则高于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原则的倾向就更加明显了。他指出:“共产主义就尤其是一种教条的抽象观念,而且我指的不是某种想象中的和可能存在的共产主义,而是如卡贝、德萨米和魏特林等人所鼓吹的那种实际存在的共产主义。这种共产主义只不过是人道主义原则的特殊表现,它还没有摆脱它的对立面即私有制的存在的影响。所以消灭私有制和这种共产主义绝对不是一会事”。[1](P416)在这里,马克思对当时的共产主义思想不满意是显而易见的。而马克思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态度就有所不同了。他指出、“除了共产主义外,同时还出现了如傅立叶、蒲鲁东等人的别的社会主义学说,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完全必然的,因为这种共产主义只不过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一种特殊的片面的实现而已”。当然,马克思也看到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学说的缺陷和不足,并且指出了它轻视理论生活和不从实际出发的空想性质。他指出:“然而,社会主义的原则,整个说来,仍然只是涉及到真正人类实质的实际存在的这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同样地注意另一方面,即人的理论生活,因而应当把宗教、科学等等当作我们批评的对象。”“不管这两个对象怎样,我们应该把它们作为出发点,而不应当拿任何现成的制度,例如‘伊加利亚旅行记’中的制度,来和它们对立。”[1](P416-417)《伊加利亚旅行记,哲学和社会小说》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卡贝在1842年出版的著作,“伊加利亚旅行记”中的制度,指的是卡贝想象中的未来社会制度。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理想的社会制度,而把共产主义看作是一种运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必经的环节。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讲到三种共产主义理论。[2](P117-120)它对前两种共产主义理论持批判态度,对第三种共产主义理论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第三种共产主义理论主张“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留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2](P120)由于马克思对这种共产主义持肯定态度,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就把这种共产主义当作马克思所理想的未来的社会制度。这是一种误解。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有好几处讲到,他所理想的未来的社会制度叫做“社会主义”,而“共产主义”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种运动和必然的环节。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我先引证马克思的几段有关论述,然后作些说明。

“在社会主义的人看来,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它自身的诞生、关于它的产生过程,它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的不再以宗教的扬弃为中介的积极的自我意识,正像现实生活是人的不再以私有财产的扬弃即共产主义为中介的积极的现实一样。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现实的、对下一阶段历史发展说来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约的原则。但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形式。”[2](P131)

“我们已经看到,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何等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2](P132)“如果我们把共产主义———因为它是否定的否定———称为对人的本质的占有,而这种占有是与否定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因而还不是真正的、从自身开始的肯定,而只是从私有财产开始的肯定。”[2](P139)

“要消灭私有财产的思想,有共产主义思想就完全够了。而要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个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把我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一历史运动的局限性和目的,并且有了超越历史运动的觉悟这一点,看作是现实的进步。”[2](P140)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正在进行的自我扬弃的运动”,指的就是共产主义运动;他所说的“这一历史运动的局限性”,指的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他所说的“超越历史运动”,指的就是超越共产主义运动,前进到社会主义社会。

从马克思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他当时认为,共产主义作为扬弃私有财产、消除异化劳动、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的运动,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必经的环节或途径。但是,共产主义运动有自己的局限性,他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不是人类社会的形式。因而,它应该超越自身,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即前进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和人类社会的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更加丰富,人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利用新的生产对象,人的本质得到新的充实,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新的证实。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