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景天魁

景天魁: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思和周密布局

  2012年11月27日14:32  

【作者简介】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了十七大报告对社会建设概念的科学界定及其具有的学术意义;论述了关于社会建设的制度和政策创新及其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证了当前加强社会建设的关键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面向民生的财政体系,而关键的关键则是改变发展思路,真正确立经济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的观念。

【关 键 词】社会建设/财政支出结构/利益矛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其中,深刻论述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造性地界定了社会建设的概念,明确了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出了系统的政策措施,强调了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

一、社会建设的概念

1、内涵的界定

社会建设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在社会学上以及在一般的理论意义上,社会建设所包含的方面非常广泛,我们一般认为调整社会结构、健全社会组织、改善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治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属于社会建设范畴。人们总觉得社会建设的内涵不像经济建设概念那样清楚,因为我们多少年来总讲经济建设,不怎么讲社会建设。所以,我们今天对如何界定社会建设概念,在理论上也有不同见解。

社会建设概念的界定与对“社会”的不同理解直接相关。对于“社会”,我们通常是分“大社会”、“中社会”和“小社会”,因此社会建设所包含的内容也有大、中、小之分。“大社会”就是指的除了自然界以外的“人类社会”,这样理解的“社会”包括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文化关系和文化行为,以及其他好多方面的内容,这是最宽泛的“社会”概念;“中社会”就是后来在学科的发展中,较早地把经济学独立出去了,所以“中社会”就是把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划分出去,剩下的部分,也还包括政治,包括文化,当然也包括“小社会”。我们现在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这里所说的社会建设,显然是区别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它属于“小社会”的概念。但是,全面地看,我们讲社会建设是从小社会入手、大社会着眼。就是讲社会建设不能脱离大社会,脱离开经济条件、政治体制、文化条件,社会建设也无法进行。而社会建设如果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纳入进来,那就讲不清楚了,反而不利于明确社会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从小社会入手、大社会着眼,从理论上讲就比较清楚。十七大报告是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到目前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确定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样,就明确了重点,也就明确了方向;明确了方向,才有明确的政策。因此,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是推进社会建设实践的重大指导方针。

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在界定社会建设的内涵时,从我们通常讲的调整社会结构、健全社会组织、改善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治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突出强调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既明确了当前社会建设的重点,也丰富了社会建设的内涵。例如教育,我们过去通常是放在“科教兴国”题目下与科学技术一起讲,这次放在“社会建设”里,凸显了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就业和收入分配,过去一般认为是经济问题,也主要由经济学去研究。其实它们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把它们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凸显了它们对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生活的意义。这些提法,不仅在党的文献史上具有创新意义,在学术上也有创新价值,对于社会学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在社会结构、社会发育、社会关系等重大方面,突出了其中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这六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都是百姓所关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建设固然有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之分,也有外部环境和人的切身需要之别。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就是在定义社会建设这件事情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凸显了我们党领导的社会建设的本质属性。

2、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十七大报告不仅指出了社会建设六个方面的重点,而且指出了这六个方面在社会建设中各自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六个方面第一个强调的就是教育,这在国内外关于社会建设的定义中是非常有特色的,体现了我们高度重视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重视通过社会建设来培育发展源泉和动力。第二,就业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如果说教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的素质的问题,那么,就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发挥人的作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教育和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人口因素就会成为巨大的发展优势。反之,人口因素就会成为发展的劣势。第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第四,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第五,提高健康水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六,完善社会管理,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样,就把这六个方面在社会建设中都起什么样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地位,给出了清楚的表述。这些论断,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阐明了社会建设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

3、实践目的

社会建设古往今来都在搞,各种国家体制、各种政府都在做,区别在于它们的实践目的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党领导的社会建设的实践目的是什么?是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实践目的体现了党的宗旨,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同时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所以,社会建设的目的是指向和谐社会建设。这样,就把社会建设看作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途径和重要方面。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