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杨义

杨义:现代学术的过程哲学与实践创新品格 

  2012年11月26日15:07  

梁启超是主张在此“全球若比邻”时代中西两大文明的交合原创的,他预期“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陈寅恪于20余年后,呼应这种学术原创的追求,推崇可以“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从而达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这是为王国维作纪念碑铭时对王氏学术思想和原创精神的由衷褒扬,也表达了“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27) 。王国维最为中学界钦佩的文章,自然是《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他拓荒性地以芜杂无章、古奥难辨的殷墟甲骨文字,参以史籍、诸子,甚尔神话文学之书,厘清和补正了见于《史记·殷本纪》的先公先王谱系。其原创性的价值不仅提供了以甲骨卜辞证史的典范,开始使殷代的历史落到有现代科学证明的实处,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如何认知和对待自己的文明起源的精神史。

中国现代学术的原创性优势,在于充分地调动深厚的本土资源、经验和智慧,与现代世界学术的新思维进行深刻的、有对等的话语权的文化对话,在双向的启发、质疑、申辩和异质贯通中,进入新的学理创造层面。比如“图腾”(totem)一词,在严复1903年译述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时,已经赋予译名,并在按语中解释它是区分族群的标志,而类似于澳洲土人与美洲印第安人的图腾信仰,在古代中国也有迹可寻:“古书称闽为蛇神,盘瓠犬种,诸此类说,皆以宗法之意,推言图腾,而蛮夷之俗,实亦有笃信图腾为其先者,十口相传,不自知其为怪诞也。” (28) 而到了1942年闻一多著《伏羲考》,再度使用这种外来的图腾学理的时候,他就广泛地梳理了经、史、子、集中相关的记载,参用了考古发现的汉代石画像和古墓绢画,以及人类学家在云、贵、湘、桂、海南、台湾的少数民族地区,直至交趾、南洋、印度诸地采集的民俗材料,分类归纳,分析推衍,终于从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出发,原创性地解释了作为民族标志的龙图腾的形成过程。龙最初是一种大蛇,由一个以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吸收了诸多图腾各异的民族,形成了蛇躯、兽足、马首、鹿角、犬爪、鱼鳞的神圣复合体,可考见以龙为图腾的大团族就有黄帝、祝融、共工、夏、匈奴等。 (29) 这种由诸多团族图腾糅合成的想象综合体,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命历程和有容乃大的文化哲学。

拥有如此经过血与火磨炼的生命历程和文化哲学的伟大民族,其深切的精神文化体验,具有别人难以越俎代庖的独到的精彩。我们有责任使之成为古今相贯、中外共享的现代知识形态。20世纪的文化巨子已经开拓在先,新一代应在新的时代高度上攀登在后。若能在应对着和借助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潮流之势的同时,明智地乘经济崛起之机,适时地建立自己的学术文化创新体系,弘扬实践性、变通性、创造性兼备的学术方法品格,必将在任重道远、艰苦卓越,而又意气风发的探索中,进取一个学术文化全面振兴的大时代。

注释:

① 《老子校释》第六十四章,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9—260页。

② 20世纪西方哲学曾有process philosophy学派,关注经验实在中的生成、变化,以及它来自既往,更新于未来,也就是关注人类经验的时间性和创新性,反对传统西方哲学对存在、永久性和一致性的凝止性的固执。H·柏格森和A.N.怀特海也持此种哲学,但其唯心虚玄处不可取。此说可参见《不列颠百科全书》的process philosophy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册第499页。

③ 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36页。

④ 参看丁福保编纂《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7页。

⑤ 陆游:《剑南诗稿》卷四十二,四库全书本。

⑥ 《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796—797页,第7页。

⑦ 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7—8页。

⑧ 朱熹:《孟子集注》卷四,四库全书本。

⑨ 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卷二,四库全书本。

⑩ 《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四库全书本。

(11) 王守仁:《传习录》,《王文成全书》卷一。又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十“姚江学案”,均据四库全书本。

(12)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载1923年1月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1卷第1号。

(13) 郭沫若《甲骨文辩证序》说:甲骨文“此乃吾国文化之渊源,究史者欲观春秋秦汉以后而不问殷世,是犹欲究河源而不问星宿海耳”。该文载1936年《说文月刊》第2卷。

(14) [清]李光地:《注解正蒙》卷七,四库全书本。

(15) 《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30—280页。

(16) 参看杨时《龟山集》卷十一,归有光《震川集》卷九,均据四库全书本。

(17)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519—521页。

(18)(19) 《周易译注》,第245页;第242页。

(20) 《朱子语类》卷三十四,四库全书本。

(21) 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收入《金明馆丛稿二编》。

(22)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与意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30页。

(23) 吕本中:《夏均父集序》,转引自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四部丛刊本。

(24) 《福乐智慧》是回鹘喀喇汗王朝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1019—1087)所作,诗成于1069年前后。时代略早于吕本中(1084—1145)。

(25) 傅斯年:《史记研究·论太史公书之卓越》,收入《史学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页。

(26)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总论》,载1902年3月《新民丛报》第3号。

(27)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收入《金明馆丛稿二编》。

(28) 严复译:《社会通诠》中的按语,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页。

(29) 闻一多:《伏羲考》,载1942年11月《人文科学学报》第1卷第2期。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2期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