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埃及]侯赛因·卡米勒·巴哈丁.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M].朱威烈,王有勇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龙应台,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列宁选集[M].3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文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阿迪力·买买提.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民族学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
[6]钟哲明.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时代——兼谈“全球化”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斯大林全集[M].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9]刘永生主编.奥巴马演讲集[C].沈阳:辽海出版社,2010.
[10]庞士让.理性爱国更有力、理性爱国国更强[N].中国教育报,2008-04-28.
[11]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12]戴秉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J].当代世界,2010,(2).
来源:《教学与研究》(京)2012年4期
![]() |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