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马克思关于在一定条件下“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在揭露苏汉诺夫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所作的教条主义的歪曲之后,列宁着重对俄国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怎样看待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进行了论证。
对于俄国这样的国家,是否必须首先发展资本主义,待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以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答复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咨询时,曾经从正面阐述过自己的观点。
1881年2月,查苏利奇致信马克思,希望他能说明一下“对我国农村公社可能有的命运以及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的必然性都应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阶段的理论的看法”。因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农村,当时还存在着农村公社。这种农村公社是必然要趋于瓦解,使俄国像西欧的情况那样走向资本主义呢?还是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而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俄国的社会主义者中间是有争议的。
马克思在复信中说,他本人所讲的资本主义生产起源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因此,他“在《资本论》中所作的分析,既没有提供肯定俄国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也没有提供否定俄国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一切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他认为,由于农村公社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同时存在的东西,俄国并不是脱离现代世界而孤立生存的,所以,它使俄国“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其条件是:“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1](P770)同时,革命以后的俄国必须对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采取积极的态度。后来,恩格斯又补充说:“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工人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4](P261)
尽管农村公社后来在事实上并没有能够成为俄国新生的支点,但是马克思在这里所阐明的思想,即在一定条件下“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对于观察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
俄国并不是脱离世界而孤立存在的。考察俄国的革命问题,必须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列宁指出,俄国革命“是和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相联系的革命。这样的革命势必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所以,对于一个国家的革命问题,是不能离开整个国际环境孤立地加以考察的。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但是,“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4]((P115-116)这种情况,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就表现得更加明显。正因为如此,仅仅根据某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去分析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这种看法已经不够了。“因为个别国家和个别民族的经济已经不是独立自在的单位,已经变成世界经济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因为整个体系已经成熟到发生革命的程度,这个体系中存在着工业不够发达的国家并不能成为革命的不可克服的障碍”。[3](P204-205)也正因为如此,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使得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突破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而当时的俄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
苏汉诺夫们在考察俄国革命时,只是孤立地考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而没有考察俄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没有考察俄国由于参加世界大战必然给革命带来的新特点。
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尖锐地质问苏汉诺夫们:既然特殊的环境把俄国卷入了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俄国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即“有条件实现像马克思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在1856年谈到普鲁士时作为一种可能的前途提出来的‘农民战争’同工人运动的联合,那该怎么办呢?”“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那又该怎么办呢?”列宁的意思是很清楚的: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制度,以便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发展文明;而不应当坐失历史机遇,照走西欧国家的固定道路,去容忍已经把工农群众逼入绝境的资本主义制度,待到俄国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之后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当然,列宁并不是认为,一个国家能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它的经济条件。他讲过:人们常常说,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民的、小资产阶级的国家,因此根本谈不上社会革命。“但是他们忘记了,战争使我们处于特殊的境地,与小资产阶级并存的还有大资本。”[5](P436)事实上,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封建的军事的帝国主义国家。“战争异常地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从而使人类异常迅速地接近了社会主义,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帝国主义战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这不仅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而且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6](P266)这就是说,俄国之所以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不仅由于在当时俄国的阶级力量的对比方面无产阶级处于优势,而且也由于当时的俄国社会也已经具备了走向社会主义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这里,列宁是否只是讲了俄国的无产阶级可以夺取政权,并不认为当时的俄国已经可以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呢?不是。列宁明确地讲过:在用革命手段争得了共和制和民主制的20世纪的俄国,不走向社会主义,不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就不能前进。[6](P266)事实上,对于当时的俄国来说,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并经过一定的历史过程,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 | ![]() |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