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上述情况表明,在当代,食品安全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关注和解答食品安全问题中所突显的各种伦理难题和道德矛盾,从人及其生命的本质、基本价值理念与食品的价值本质等终极思考中寻求启示与引导,为判断与解决各种具体食品安全的道德难题提供充分有力的伦理依据,这是当代应用伦理学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所谓食品安全伦理,属于应用伦理学或实践伦理学的范畴,它旨在从伦理学的特有视角,运用价值理念和道德思维的方式,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监管和消费等各处环节进行伦审视与道德判断,以为维护食品的安全提供价值立场,道德观念、行为选择与评价的标准和伦理对策。食品安全伦理研究,既包括食品安全伦理的一般理论研究,也包括对维护食品安全的伦理维度的探讨,它的任务在于建构分析食品安全的一般伦理理论框架,探讨维护食品安全的具体的伦理途径。
食品安全伦理的一般理论研究也可以说是关于食品安全伦理学的建构。它要运用伦理学的价值理论和思维方式,分析食品安全的伦理意义及其同伦理学的本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炼和阐发关于食品安全伦理的基本概念、主导理念、基本原则,建构食品安全的伦理价值体系,提出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学基本框架。这个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食品安全伦理的元理论研究。它要回答食品安全伦理学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价值使命;食品安全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嬗变,揭示中西关于食品安全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思想传统的异同;食品安全内生的主导价值理念和行为选择、评价的基本原则等等;二是关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责任主体的研究,它要探讨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关系,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伦理义务与道德难题,消费者在食品安生中的伦理处境与道德自觉等问题;三是关于维护食品安全的伦理途径的研究。它要探讨食品安全的伦理调节机制、食品安全伦理的制度设置、在食品安全活动中个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人格的塑造与培养等问题。当然,这些研究最终都要落实到从理论上再现当代中国食品安全伦理的现实困境的化解与出路的理论思考与价值导向上。
关于维护食品安全的具体的伦理途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伦理维度与一个特殊问题。这四个伦理维度是:食品安全与生命伦理学的本质联系、食品安全与消费伦理学的内在统一、食品安全与传播伦理学的有机互动、食品安全与监管伦理学的相互依存。一个特殊问题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问题。
食品安全不仅关涉人的生命的存在,也关涉人的生活的质量。这些都无不包含着同人的存在、人的生命权和发展权等息息相关的伦理意蕴。因此有必要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充分利用生命伦理学的理论资源与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地探讨,这是达成伦理共识、化解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
消费是为人这个最高目的而存在的,其内涵就是人的存在与发展。消费的这种伦理本质为人们的消费活动规定了一个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消费活动按其与这个目标的远近而规定着自身不同的价值。由此,食品安全消费对人类的消费实践必然具有确定而必然的规范性,一方面它显示任何食品消费活动首先必须是安全的;另一方面人类又要不断地改善食品消费的方式,使食品消费真正能够促进人的发展,这就为食品消费安全确立了应有的价值目标,也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必须关注的伦理视角。因而揭示食品安全与消费伦理学的内在关系,确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就成了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的伦理途径。
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传媒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的重要机制,它几乎扮演着大众消费意向的导师的角色,在食品安全领域里也是如此。在食品安全领域里,传媒担负着在促进在食品安全传播中注重安全、健康、文明的基本理论维度,形成一个由人、社会、自然三要素而衍生出的人文传播、和谐传播、绿色传播的传播理念,以促使传播能够科学合理地引导关涉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的使命。然而大众传播特别是在其事关食品广告、食品节目等方面,由于其善于利用快感与幻觉的感觉主义策略和炫耀性消费的心理策略来刺激受众的兴趣,挑逗起受众的欲望,使其产生购买的冲动,又常常可能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异化为盈利的工具,以致把安全、健康、文明的应有维度边缘化,甚至消解化。所以,从传播伦理的视角来考察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不可忽视的伦理途径。
政府监管在维护食品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同时担负着多种社会管理职能,面临着诸多利益的冲突。揭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伦理属性,阐发伦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价值意义,探讨政府在权衡处理食品安全与其他各种利益冲突中应有的价值立场、伦理原则,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伦理制度和体系,对于维护食品安全安全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所当然地成为维护食品安全的又一个重要的伦理维度。
应该肯定,新技术的应用在丰富食品的种类、提高食品质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新技术的应用,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同时也应该看到,新技术的应用也给食品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转基因食品是其中最具争议的领域。转基因食品是否具有无毒性、过敏性及抗生素抗性和症状潜伏期?等等,这些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实性。转基因食品还存在破坏生态平衡与基因污染的潜在危害以及对特殊人群的信仰与人格的尊重等重大问题,存在引发诸如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等重大社会问题的危险。新技术的发展必须走技术化生存和生态化生存相结合的道路,这就使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问题成为维护食品安全的一个特殊的而且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伦理维度。
总之,食品安全伦理研究要充分解析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伦理成因,从生命伦理、消费伦理、传播伦理、监管伦理等方面,探讨维护食品安全的伦理途径和对策。对食品安全的生命伦理学研究,要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等生命伦理学意蕴,探求食品安全伦理的人权表达,对食品安全引发的现实问题进行伦理批判和反思,对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而导致的食品短缺问题给予人道主义关怀,确立食品安全的基本人权的价值诉求。对食品安全的消费伦理学研究,要探讨消费伦理与食品安全的内在关联及其意义,对消费者食品选择倾向、方式和食品健康结构等进行伦理分析,以凸显人类口腹之欲与环保观、道德感的矛盾冲突,揭示在当代社会的公共伦理建构中存在的伦理需求与道德供给之间的深刻矛盾,即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伦理的缺乏同道德的日益多元化与个体化之间的矛盾。对食品安全的传播伦理学研究,旨在关注大众传播与食品安全的深刻联系和背后的成因,分析媒体在普及合理的食品安全观、揭示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传播和公众舆论的形成中的道德引导作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伦理学研究,则要着重探讨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在倡导加强政府监管和法制建设的同时,鼓励公众参与,构建全社会食品安全的伦理对话和决策平台,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治理。食品安全伦理研究还要特别关注新技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认真探讨转基因食品等新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新的伦理问题,坚持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的平衡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