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新闻链接

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2)

  2012年06月08日15:59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系列成果二:当代官场小说的权力伦理

  【导读】

  ◆当下官场小说细致入微的权力描写和权谋叙事,很容易导致读者将其当作官场的升职宝典和教科书。

  ◆大量官场小说的出版和热销暗示了权力政治缺乏透明和规则的现实,主旋律反腐小说中的人民伦理在许多时候还只是艺术真实,饱受了千年人治的国民仍然为官本位和权谋文化所惑。

  ◆多数官场小说体现出来的是实用主义伦理,信奉权力膜拜论、权谋合理论、腐败必然论。实用主义伦理的核心是传统的官本位观念和权谋文化。在热衷权谋叙事的小说中,读者对失去制约的权力丧失了反思精神,很难感受到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迫切性,也很难提高现代公民意识(如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

  ◆在部分官场小说中,权力腐败问题的解决经常要依靠上级权力机关乃至中纪委甚至中央发话才能最终完成。这种大官治小官、权力惩治权力的模式,折射出依然顽固的人治观念、重视权力政治而忽视权利政治的意识。精英伦理属于新兴的文化,这是最具有潜力和活力的权力伦理。这一伦理未来有可能构成主导文化的必要因素。

  ◆权力治理的核心是如何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制度管理,使它按照授权者的愿望规范地进行。权力腐败的本源不是人性的恶,而是由于权力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存在缺陷和问题。官场小说对权力的本质和权力制度应该有更开放的思考,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权力膜拜论和腐败合理论的层面上。


  【正文】

  官场小说是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代表。中国当代官场小说重在揭示权力的运作内幕,尤其是权力分配和治理的谋略、权力腐败(权钱色的交易)和滥用的细节、领导批示的奥妙、权力平衡的建立等,勾勒出官场的倾轧、载刺、拔桩、篡夺、猜忌、弹劾、笼络、设套、洗牌、控制等权力斗争,官场小说已经构筑起一副“现代官场生态全景图”。

  叙述伦理反映的是“叙述故事和虚构人物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后果”。可以把当代官场小说的权力伦理概括为三种:人民伦理、实用主义伦理、精英伦理。

  所谓人民伦理,就是在权力运行和治理中,把“人民利益至上”当作基本的道德准则,让民族、国家、历史目的变得比个人命运更为重要。这一伦理集中体现在“主旋律”反腐小说中。在此类小说中,反腐力量最后总是取得了胜利,权力秩序和民众对执政党的信心得以恢复和重建,体现出执政党“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宗旨。人民伦理主要出现在主旋律反腐小说中,但在其他官场小说中也不少见。在主旋律反腐小说中,小说主人公、叙述者、隐含作者的伦理处境往往是协同合作的,有血有肉的作者(真实作者)、叙事者、隐含作者、主人公的价值观基本重合,其叙事也是可靠的,读者阅读时容易引起伦理认同。不过,在其他类官场小说中,小说人物的伦理处境、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伦理取向可能不一定一致,甚至发生了冲突,比如人民的权力伦理由腐败分子之口说出来,这时对读者而言就造成了强烈的反讽意味,读者的阅读伦理就显得复杂起来。这种反讽不仅嘲弄了官场的神圣与庄严,很大程度上也消解和颠覆了官员所标榜的权力伦理,使读者阅读伦理也出现了接受和抵抗两种维度。

  实用主义伦理以利益至上为原则,将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的基本道德准则悬置起来,遵循官场游戏规则尤其是潜规则。持这种观念的官员掌权主要是受利益驱动,做官只是谋生手段,与惩治腐败、为国为民无关。这一伦理主要体现在细致描摹官场生态的小说中,代表作有刘震云的《单位》、《官场》、《官人》、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苍黄》、阎真的《沧浪之水》、祈智的《陈宗辉的故事》、李唯的《中华民谣》、《腐败分子潘江水》和小桥老树的《官场笔记》、黄晓阳的《二号首长》等。在此类小说中,人民伦理经常无法取得主导位置,即使出现,也多是以反讽的形式出现。实用主义伦理的具体表现有:“权就是全”:权力膜拜论;“当官是一门技术活”:权谋合理论;“只好坏起来,别无选择”:腐败必然论。一些作家的创作谈也直接把腐败的源头推向了“原罪”和人性的恶。与主旋律反腐的小说不同,在大多数官场生态小说中,真实作者、小说主人公、隐含作者、叙述者的叙事伦理往往不是合作的,而是游移不定的,作者通过强烈的反讽,叙述者通过叙述暴力表现出的偏执的伦理选择经常会把读者置于一种尴尬的地位,给读者带来伦理的考验,增加了阅读焦虑。

  精英伦理以对权力进行激烈的批判和理性的反思为主要特点。这种权力观主要表现在《国画》、《沧浪之水》、《苍黄》、《侯卫东官场笔记》、《二号首长》等小说中。拥有精英伦理的主人公大多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对权力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监督意识,还有那些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追求还未消泯的官员们,还有一些官员虽然也有过“灰色经历”,但对权力和腐败的反思却非常深刻,甚至开始了大胆的权力制度改革。

  以上讨论的三种权力伦理,大致上可以归属于主导文化、残余文化和新兴文化。人民伦理属于主导文化,满足了执政党希望保持人民团结、社会和睦的需要。由于契合了主导意识形态的立场,反腐小说也往往得到主导文化的认可。不过,在此类小说中,有一点经常遭到诟病:权力腐败问题的解决,人民伦理的权力叙事,经常要依靠上级权力机关乃至中纪委甚至中央发话才能最终完成,总需要“青天”自上而下的支持,这种大官治小官、权力惩治权力的模式,折射出依然顽固的人治观念、重视权力政治而忽视权利政治的意识。实用主义伦理属于残余文化,其核心是传统的官本位观念和权谋文化。这种残余文化,有着主导文化无法用术语加以表达和确认的经验、意义和价值,可能会危及、消解、冲淡弱化主导文化。精英伦理属于新兴的文化,这是最具有潜力和活力的权力伦理。对权力的治理和规范而言,这一伦理可谓意义深远,它涉及到权力的教育、惩治、制约和监督各个环节,对官员“不愿为”、“不敢为”和“不能为”等问题进行了制度上的思考。这一伦理未来有可能构成主导文化的必要因素。

  (本文原发《文艺研究》2012年第4期)

【1】 【2】 【3】 【4】 【5】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