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5)

  2012年06月08日15:59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系列成果五:新世纪国产动画电影长片的价值缺憾

  【导读】

  ◆新世纪国产动画电影长片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反映在四个层次上的价值缺憾问题。造成这一缺憾的主要原因,是对现实问题缺乏关切,遗忘了中国动画的历史起点。

  ◆第一个层次是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缺失,导致形式技艺层次上的各种“中国元素”无法统一、流于表面,致使没有任何一部影片能够成为“中国文化”或“中国气派”的真正代表。

  ◆第二个层次是独立、自主、自信的女性价值观的缺失,导致新世纪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矮化、脸谱化与平面化,在两性关系方面从属于男性,缺乏主体性精神的立体女性形象。

  ◆第三个层次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价值定位混淆,导致占动画电影观众绝对主体的成人,无法对国产动画电影产生认同,而影片中又大量出现偏离儿童欣赏习惯的成人趣味。

  ◆第四个层次是真正的动物保护理念的缺失,国产动画电影没有在物种差异性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对动物的真正尊重,导致动物形象刻板、拟人表现低端。

  ◆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关键,是回到中国动画的历史起点,正如中国动画之父万籁鸣先生所说,中国动画从一开始,就紧密关注现实、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与美国动画迥然相异的特色。

  ◆政府决策者在文化政策导向方面应该鼓励动画人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开展创作。动画电影虽然在创作上偏爱魔幻、科幻等幻想题材,然而真正优秀的动画电影,其根系无不深扎于现实土壤之中。

  ◆ 建议以动画电影为试点,尝试推行电影分级制度。这种尝试既有助于保护儿童,同时还能使动画人获得更具深度、广度的自由创作空间。


  [正文]

  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两份文件始,中国动画借力于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开始摆脱原有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弊端,走上了一条产量由少到多、技术由粗到细、市场由弱渐强的发展道路。这种变化首先是可喜的。然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核心价值理念的支撑,占据整个动漫产业链最高端的动画电影长片就只能表现为泡沫式的繁荣。

  中国动画电影,曾经有过历史性的辉煌。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作品,不但在形式技艺层次上广泛应用“中国元素”,更为可贵的是表现了深层的民族文化价值观,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然而,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动画电影,虽然也努力采用“中国元素”,比如音乐上的民族器乐、动作上的中国功夫、题材上的传统故事等等,但却因为深层的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缺失,从而这些“中国元素”无法统一、流于浅表,最终无法与某些同样应用“中国元素”的美国动画相抗衡。回顾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优秀作品,同时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作品,我们认为,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生成,是与人民大众最为普遍的现实诉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从民众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出发,中国动画电影才能生成和表现“民族文化价值观”。

  新世纪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独立、自主、自信的女性价值观的缺乏。第一,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影片的一号角色为男性,几乎所有女性形象都仅为次要角色;第二,简单的两极分化现象突出,要么是纯洁无暇如天使一般的少女,要么就是阴毒、丑陋、凶残的成熟女性,脸谱化现象严重;第三,绝大多数的正面女性形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花瓶,缺乏立体丰富的形象。

  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11年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上映的动画电影83%的观众都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这点,与电视动画的观众主体刚好相反。由于国内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并未对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的观众进行区分,而是笼统定位为儿童,因此,新世纪以来国产长片的绝大多数,都存在年龄定位偏低的现象,难以使成人观众发生认同;同时,由于观众主体是成人,制作方不得不调入大量不适合儿童观影的成人元素,以吸引成人观众,从而加剧儿童早熟的危险。

  动物保护或热爱动物,是动画影视中频频出现的主题。然而,细察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电影,却发现动物保护的深层次理念并未被认识。这种深层次的动物保护理念,是建立在物种差异性基础上的尊重。国产影片的问题表现为:1、在不了解动物运动特殊规律的前提下低端拟人,即不过是让动物开口说话或两条腿走路;2、以人类的喜好为标准,将动物标签化为善与恶的刻板阵营,如食草动物为善类,而食肉动物、爬行动物、昆虫等为恶;3、将国族矛盾用动物形象来表达,如《兔侠传奇》中眼圈涂黑的邪恶“大白熊”是对来自美国的“功夫熊猫”的明显影射,希望调动本土观影者的民族主义情绪。

  (本文原发《文化研究》第1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课题组供稿)

【1】 【2】 【3】 【4】 【5】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