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4)

  2011年05月13日14:56  来源:云南日报

  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建设和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我国和云南的生态环境现状,当前必须从宏观上继续解决好建设与发展的指导原则、规划制定问题,同时要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法制及全民教育等问题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确保我国和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性成效。

  第一,必须确立环境优先、生态立省,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在这一总目标下,大力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要使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成为影响政府决策、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导观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产业体系、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生态环境监督体系、生态制约法律体系;建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规范及配套制度,形成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

  第二,制定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发展规划。实现包括生态在内的这“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生态问题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统一又相并行的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它既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立足我国和云南实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顺序应为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部分既相统一、相连贯,又相对独立、相互并行。这样做,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云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物质条件。要用市场经济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从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入手,加快发展低消耗、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企业和产业,淘汰和限制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重污染的企业和产业。要对产品环境行为作“从摇篮到坟墓”即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控制,建立普遍、严格的环境标志系统。开展“生态经济区”建设试点,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建设步伐。注重发展特色生物产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城乡低碳化进程,形成低碳化生产经营、消费格局。重视建设环保企业,引导环保服务业发展,建立良好的环保产业投融资环境。

  第四,注重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建立健全一整套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严格查处违反环境保护法、环评法、水法、土地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畅通内外监督渠道,建立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体制、群众举报监督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同时,制定出台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第五,开展全民生态环境教育,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条件。要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主线,开展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全民教育活动。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培训计划,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切实保障公民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倡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身体力行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鼓励非政府组织开展教育、宣传公益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国际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水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纪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要求,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个性化、大众化和普及化。

【1】 【2】 【3】 【4】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