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关键是要有"中国气派" (6)
2011年05月13日13:52 来源:北京日报

市场经济要有心灵憩息的家园
国防大学教育长、教授 夏兴有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状况怎么样呢?他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加重视追求丰富而又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呢?这是我们在讨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时不可回避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经济与文化价值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但市场经济与文化价值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市场的最高原则是利益最大化,文化则以真、善、美为最高价值和原则;市场经济活动关心的是个人的、团体的、局部的、世俗的利益,文化则从其终极意义上把人类基本生存状态作为自身的最高关注对象并建构人类的基本价值;市场的规则、制度、法律设施只是最低限度地保证每个人面对市场所划定的空间界限及道路规则不犯规、不逾矩,而文化则要给社会中的每个人提供心灵停泊的家园、确立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如何实现文化最高价值取向与市场的最高价值取向的平衡,是一个健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当代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指出,物质消费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是微乎其微的,享受物质财富的数量并不与人的幸福完全成正比,在占有和消费财富方面,“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相反,人们应将对生活幸福的追求转向社会关系和闲暇方面。这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社会现代化背景下,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在更大程度上要通过改善精神生活来实现。
【1】 【2】 【3】 【4】 【5】 【6】 【7】
(责编: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