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关键是要有"中国气派" (4)
2011年05月13日13:52 来源:北京日报
一定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央党校教授 许全兴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优良传统,也有糟粕、不良传统,而事实上精华与糟粕、优良传统与不良传统往往交错在一起,往往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提倡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美德,永远需要继承和发扬。但另一方面,它又有忽视、以至抹杀了个人利益、个性自由的明显缺陷。中国古代以德治国,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但又包含明显的片面性,轻视物质利益,以人治代替法治。中国传统优良道德要继承和弘扬,但它毕竟是农业社会、专制制度下的道德,而非现代社会的道德,因而不可盲目全盘肯定。中国没有经历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基础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铁犁的翻耕。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对封建旧文化中消极因素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对此不能低估。专制主义、家长制、一言堂、官贵民贱、官本位、等级制、无个性自由、崇古尊圣、注经解经、因循守旧等等封建的坏传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在国学热、尊孔热的今天,在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珍贵遗产的时候,我们应有一个冷静的清醒的头脑,避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避免崇古尊圣习惯势力的复起。在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时,一定要十分警惕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的前人不仅没有为我们准备好搞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而且也没有为我们准备好必要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只有封建专制的传统,而无民主自由的传统。这是当代中国国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在像中国这样没有经过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社会主义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既是同资本主义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根本相对立的,又是在借鉴资本主义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面向世界,大胆吸取世界文明成果,在中国化的同时做到时代化、大众化。
【1】 【2】 【3】 【4】 【5】 【6】 【7】
(责编: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