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習近平黨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重要思想,揭示了人才工作的內在規律,立起了選才用才的時代標尺,指導我們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廣聚優秀人才步伐,為組織路線更好服務政治路線提供了科學指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強調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全社會營造了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濃厚氛圍。
——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著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出台了一系列鼓勵人才發展的政策。2016年2月,中央印發《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改革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將職稱評審權限下放給企事業單位,論文要求、外語和計算機考試不搞“一刀切”。2018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破除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各類人才活力……
——引才計劃成效明顯,優秀人才紛至沓來。
國家“萬人計劃”持續推進,讓我國引才、育才有了有力抓手。5年多來,“萬人計劃”遴選支持4200多名國內高層次人才。在國家“萬人計劃”的引領下,各地各部門實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引進計劃,初步形成了“近悅遠來”的引才用才格局。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到2017年的83.73%,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留學人才“歸國潮”。眼下,“走,到中國去”“回到祖國去”正成為新風尚,中國的全球人才“磁場效應”不斷增強。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廣大人才的匯聚形成磅礡之勢,推動了我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各方面人才創新活力不斷增強。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領域,鐵基超導、量子通信、載人航天等取得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大突破……廣大人才以學報國,勇攀科研高峰,奏出了人才發展與黨的偉大事業同頻共振的華美樂章。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加強制度建設,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黨治吏方式。各級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深化試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形成黨的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齊頭並進、互相支撐的良好態勢,黨的建設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期待新作為。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