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开启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2】

张清俐2018年05月16日08:3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标题:开启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

  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

  受访学者表示,既要看到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深刻认识到目前发展的不足。“我国在海洋管理、海洋经济规模、海洋经济门类等方面已经崭露头角,个别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比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海洋强国。但是,在海洋现代化管理、海权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差距仍然明显。比如大量海洋资源被闲置,海洋环境污染仍然存在,新兴海洋经济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的培育步伐较慢,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够,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化速度缓慢、规模不大。”姚朋提出,中国的海权维护和海洋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应该围绕这些薄弱环节发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可以为未来加强海洋强国建设筑牢战略基石。林建华认为,中国要实现陆海统筹、以陆向海的发展战略,必须发挥陆海两方面的优势,把握陆海统筹发展规律;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进程中,加强普及海洋教育,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思想之基。

  孙吉亭表示,未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设计、实施海洋权益维护工作,着力提升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的综合能力,确保中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不受侵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共享海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海洋资源如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空间资源等的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培育绿色、循环、低碳的海洋新兴产业;加强海洋基础科学研究;针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集中攻关研发,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集约节约用海,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红线等制度规范,大力发展海洋环保新技术;加强海洋人才梯队建设,做好海洋人才储备工作,建设完整人才队伍。

  为社科工作者提出时代命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向人文社科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时代课题。孙吉亭表示,学界应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不断促进海洋强国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化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维护海洋权益所涉及的政策和法律问题研究,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把握世界海洋发展规律,跟踪国际海洋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全球海洋治理问题研究。

  姚朋建议,围绕关涉海洋强国建设的“一带一路”研究、经济全球化研究、全球史研究、海权和海上安全研究,人文社科工作者应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方法,研究海洋、海洋经济、海权、制海权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围绕重大海洋课题,人文社科工作者还应该在涉海课程和学科,如海洋法、海洋经济学、海洋管理学及海洋文化和社会学等方面,集中攻关,提供优秀科研成果,培养大量优秀涉海人才,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在相关科研中,应体现陆海统筹和海洋问题意识。

(责编: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