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德国最古老的城市——特利尔城。随后的200年历史确证了一个“幽灵”的神话: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并日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穿越历史才能把未来看得更清楚。在激荡的历史风云变幻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重温、汲取和弘扬马克思不朽的思想魅力。
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
当资本主义正值繁荣时期,马克思就发现: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还要多,但却日益制造着社会的物化、冷漠和社会对立:资本主义把市场的等价交换原则普遍化,“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资本主义创造了堆积如山的物质财富,却同时制造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形成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社会鸿沟和利益对立;资本主义从封建社会那里争得了平等,资产阶级却在“市场平等”掩盖下榨取雇佣劳动的剩余价值,在“政治自由”掩盖下行使“有组织的暴力”,使国家沦为“资本奴役劳动的工具”;资本家为了推销商品奔走于世界各地,开辟了世界市场,使人类社会的“地域性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资产阶级却要“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把一切民族都卷入到资本主义文明之中。当资本主义扩张步伐受到其他民族的阻碍时,它们就毫不犹豫地诉诸战争。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资本主义成功地用人性本私、交换平等、市场自由、政治民主、竞争至上的观念与私有制的社会建制结合起来,获得了意识形态的强力支撑,加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技革命的出现,推动着资本主义在经济、军事上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几乎一路高歌、狂飙突进。但历史终究是公正的,随着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美好许诺一一落空,反而形成了一幅讽刺漫画: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是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世界南北发展落差加剧,东西对立旧恨新愁叠加,人与自然关系极度紧张,由此导致了经济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战争不断、恐怖肆虐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无疑证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仍然是我们今天认识现代资本主义本质的锐利思想武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从马克思的书房走向社会、从德国走向世界、从理论走向现实、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曾经有过与资本主义世界平分秋色的辉煌,也经历过暂时跌入历史谷底的低潮。20世纪末,有所谓西方学者预言:中国是这个星球上“最后一粒共产主义火星”,不久也会“自行熄灭”,甚至还有人不止一次预言“中国崩溃”的具体时间,断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历史走向终结。然而,正像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催生了社会主义思潮一样,现代资本主义的顽症新疾呼唤着科学社会主义破解难题的吸引力和面向未来的想象力,社会主义也在曾经的曲折和磨难中锻造出一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师劲旅——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