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王一鸣2018年04月02日09:18来源:《求是》

原标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核心要点:

  ■ 与高速增长阶段更多表现为“数量追赶”“规模扩张”和“要素驱动”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质量追赶”,主要途径是“结构优化”,主要动力是“创新驱动”。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成功驾驭经济发展大局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转向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发展思路,优化政策取向,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宏观层面上,高质量发展主要着眼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意指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工业化、城镇化取得历史性进展的情况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显然,与高速增长阶段更多表现为“数量追赶”“规模扩张”和“要素驱动”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质量追赶”,主要途径是“结构优化”,主要动力是“创新驱动”。

  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也是在这一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此后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220多种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跃居世界第一,“有没有”的矛盾逐步缓解。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化方向升级,“数量追赶”时期迅猛扩张形成的生产能力没有跟上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好不好”的矛盾日趋凸显。如果说,在高速增长阶段,填补产品产量、资本存量等“数量缺口”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主要任务是实现“数量追赶”,那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填补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质量缺口”就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主要任务则是实现“质量追赶”,以显著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为主攻方向。

  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在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张。但随着钢铁、煤炭、石化等产能陆续达到历史需求峰值,传统产业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基本结束,再像过去那样搞大规模产能扩张的路子越来越走不下去,必须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的发展模式,着力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不仅要从生产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转向生产高技术产品和先进智能产品,以满足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生产要素从过剩领域转移到有市场需求领域,从低效领域转移到高效领域,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着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数量红利”正在消失,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转向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与高速增长阶段“电力瓶颈”“交通瓶颈”等制约发展的瓶颈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瓶颈主要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不足,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