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一个新舞台
动物考古是考古学的前沿学科,依托的是相当强大的科技考古合力。社科院考古所的研究室大多研究特定时代或特定区域,袁靖所在的科技考古中心则需要与全所的各个研究室合作,还要参与地方上的重大考古发现的综合研究。
在担任中心主任的10余年间,袁靖和大家共同努力,把中心建成了亚洲地区名列前茅的科技考古研究基地,在中国考古学界更是独树一帜。中心的人员活跃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考古现场,同时,与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众多机构的研究人员有长期的合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把目光聚焦到中国。
“可以说,只要中心依据规划的思路向前发展,若干年内无出其右者。”袁靖说。
科技考古中心的实验室可以为任何一个考古遗址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夏文化最核心的代表遗址二里头,是迄今为止中心介入最多的一个遗址,这也使二里头的考古报告能够对那个时期进行最为丰富、最为翔实的描绘。
在袁靖的笔下,二里头遗址的时空、环境、生产、生活状态都有了直接的呈现——
它的绝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1750年至1500年;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洛河改道,汇入伊河,使二里头遗址的北面与邙山连为一体;居民在土质肥沃、距离邙山不远、濒临伊洛河的二级阶地上建立居住地;当时人的健康状况较好……
一位历史学家感慨:如果我们所有的考古遗址都能有这样清晰的报告,就能对不同区域的文明形态进行具体的比较,全面揭示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和内涵。
现在,袁靖有了一个新舞台:担任复旦大学新成立的科技考古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袁靖很喜欢这个舞台,因为他可以系统梳理那些放在自己心中很久的人与动物的故事,把它们讲给复旦的本科生听。
“动物进化的故事是由古生物学家来讲的,而人和动物相处的历史则要由动物考古学家来叙说。这其中的各种故事,想一想都很有趣。”袁靖认为,历史研究就是讲一个好故事,并赋予它意义。“我正在构思的一本书叫《与人同行》,专门讲述距今1万年以来人与动物的故事及其背后的含义,动物考古学家有能力把这个故事讲好。”
袁靖很忙,除教学外,他还有新的科研计划,“我们已经与分子生物学的学者商定合作研究。把距今10000年至距今4000年这个时间段,划分为1000年一个单位,挑选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狗骨遗存,开展包括古DNA在内的多项研究。放眼世界,以这样的时间尺度、空间范围和文明持续发展为背景,开展独立研究,只有中国有条件。我们的研究结果一定会引起世界瞩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