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修订的党章,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新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规律性的认识是最深刻的根本性认识。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本身就是符合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理论创新伟大成果。只有站在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高度,才能深刻理解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理解其划时代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高度自觉性。
回顾党的理论创新历程,总结党的理论创新经验,我们可以对党的新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形成以下四点规律性的认识:
只有靠扎实的实践成就来支撑,才能全党拥护、人民认可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伟大理论都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源泉,都必须有丰富的实践成就来支撑。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这样的。1945年党的七大之所以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完成了长征、摆脱了绝境,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用周恩来同志1943年8月从重庆回到延安在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欢迎会上的话说,我们党在这三年中做了比过去二十年还要伟大、还有更多成就的工作,这是全党团结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得到的。1997年党的十五大之所以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在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的指导下,排除“左”和右的各种干扰,端正了航向,改革开放事业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今天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有着丰富而坚实的实践成就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面对的外部环境不仅不宽松甚至是极为严苛,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不断,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加剧。国内问题也很严峻,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过去高达两位数的增长已经风光不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贫富差距加大,群体性事件频发,政治生态恶化,腐败问题严重,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