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过去美国经济的周期性较为明显,过几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波动。而且在一段时间中人们还作出经济周期时间越来越短的断言。而在现实中,美国自克林顿当政以来己连续10年左右的时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态势。经济学家在探究其中的奥秘时发现了新经济的某些特征。
最早提出新经济概念的美国《商业周刊》列举的新经济六大特征就对美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作了说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公司经营利润大幅度增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双双降低,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上升,GDP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率上升。
美国商务部的报告特别指出了互联网对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由互联网增长驱动的信息技术进步,也对创造这个比预期更健康的经济作出了贡献。”(注:美国商务部:《浮现中的数字经济Ⅱ》第1页,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1999。)其机制是由于互联网被广泛用于通信、教育、娱乐和媒体,并作为电子商务的工具,由此拉动互联网的迅速增长。互联网的增长又拉动信息产业部门的迅速增长,从而使信息产业部门成为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其表现是:
信息技术产业一直以超过整个经济增长率1倍的速度增长,对信息技术的投资现在已占所有商务设备投资的45%。在美国经济中信息技术产业份额1998年达到8%。其对全部经济的实际产值贡献达1/3之多。从1998年到1999年全球网络用户增长55%,因特网主机增长46%,WEB服务器增长128%,新登记的WEB地址增长137%。
美国经济连续多年出现高增长,低失业率,同时通货膨胀率全面下降,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产品价格下降及信息服务价格的下降。据美国商务部报告,在1993年和1997年信息技术产业价格逐年下降(分别是-2.4%,-2.6%,-4.9%,-7.0%,-7.5%,在其他产业价格逐年上升的同时,使总通货膨胀率由1993年的2.6%降到1.9%)。其说明因素是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其规模扩大的边际成本具有速减的趋势。
就持续保持高就业来说,主要说明因素是高科技可能和劳动密集结合。过去的理论将技术进步与节约劳动相等同。就是说技术含量越高,使用的劳动越少。而在新经济中我们发现,恰恰是在网络部门,在信息部门劳动就业量是最高的。当然这里就业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就像美国商务部报告所统计和预测的:1996-2006年信息技术应用业就业量占全国企业劳动人数的41%-44%,再加上信息技术产业就业数会达到50%。
过去对竞争力的主要说明因素是规模。一方面有规模边际收益递减的理论。新经济中网络使用规模的扩大却没有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相反可能出现边际收益递增的效应。另一方面企业规模不再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依赖信息和网络的优势,中小企业也可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以上分析表明,新经济提供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可能,由于有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支持,经济周期可能会延长。进一步说,由于新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形资源的需求相对减少,因此经济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高速增长而不至于出现过热,出现高通胀的状况。
![]() | ![]() |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