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81页。
②[美]E.希尔斯:《论传统》,傅铿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页。
③《四库全书总目》上册,卷19,经部,礼类一,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50页。
④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3,《康有为全集》第3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54页。
⑤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载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89页。
⑥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第139页。
⑦孟庆鹏:《孙中山文集》(下册),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年,第766页。
⑧《宋史》卷327《王安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550页。
⑨所谓“学理”指的是一个学科自身的知识特点及其独特的逻辑结构,一般可以从价值结构、认知逻辑和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见葛荃《认识与沉思的积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历程》,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页。
⑩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载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81页。
(11)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38页。
(12)严复:《救亡决论》,载《严复诗文选注》,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57页。
(作者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思想战线》2011年6期
![]() |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