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统战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任务,从方法到观念,从基本概念到范畴体系 都要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本文从方法论、统战观、体系研究三方面探讨了统战理论研究的 原则问题。
关键词:统一战线;方法论;统战观;体系
统战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功这项任务,从方法到观念,从基本概念到范畴体 系都要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这是进行具体理论探讨的前提。下面从三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方法论
研究方法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问题,也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 学态度问题。很显然,这些都是一些研究工作的前提性问题。在研究工作中应处理好以下几 个 方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关系,深入开展对马克思 主 义统战学的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首要的问题是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在当前,最要紧的 是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另一种则与前一种相反,对马 克 思主义抱着教条主义的态度。当然,这两种态度不是毫不相干的。相当数量的人是因为饱受 教条主义苦头,而又划不清马克思主义同它的简单化、教条化、庸俗化形态的界限,由此滋 长了怀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情绪,产生信仰危机。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几度出现 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潮,从思维方式上说,恰恰是由于思想僵化。有的 人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而在实践中碰壁,才一步一步地走向反马克思主义 的。有的人正由于信仰不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划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而 产生信仰危机的。有些人不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作为研究对象是内在统一的,在 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属于普遍真理,把它当作指导思想就行了,不必把它当作研究对象, 对它作系统的科学研究。“盲从论”、“迷信论”、“凡是论”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这正 是在实践上产生重大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论从社会生活的需要还是从理论本身发展的要求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需要发 展和发挥。所谓发展,是指在总结日益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各门具体科学成果的基础上, 不断充实它的理论内容。所谓发挥,就是要将它所包含的内容在理论形式上加以充分地展开 ,即将它系统化和具体化。从这个要求来看,对马克思主义统战学的研究还远不是充分的。 我们对它的各个范畴和原理既缺乏分别地专门地深入研究和论述,更缺少按其内部的必然联 系进行综合系统的考察。这种状况不仅妨碍了统战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它对于统一战 线工作的指导作用。
第二、以现实问题研究带动基本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的成果促进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化。
真正有价值的理论,都是与现实问题真正相关的,尤其是与现实中的新问题相关的。科学 研究的根本任务,其实就是在现实生活及其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发现与发展新理论,然后才有 可能用这种来自生活的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只有一个,就 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以现实问题研究带动基本理论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原则,是我们党理论研究的优 良传统。1941年5月,毛泽东在整风的第一个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对于 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邓小平理论 的主要风格就是强调“中国特色”,有的学者把这一点概括为“信念坚定,方法灵活”。19 84年6月他讲:“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 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其理论的灵魂,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理论的生命。这个学风在马克 思 主义创始人那里被概括为“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在 毛泽东那里被概括为“以中国为中心”、“坐在中国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实事求是” ,在邓小平那里就是离开中国特色没有意义。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对革命导师、对马克思主 义学风的各自表述进行了重新加工,使之具有了时代的特色,其表述是:学习马克思主义, “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 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 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2]这种表述,是对我 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学风的集中概括,在研究工作中要贯彻这种学风,就要做到我们上面提 出的要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的研究。
第三,统战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认识和服从规律与实现自身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相互 联系的两个方面。换言之,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们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两个 尺度。真理尺度是人们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客观根据。价值尺度是人的需要尺度,价值尺 度是人们解决矛盾的目标、动力和标准。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申明的根本原则。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应当遵循 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表明人们会自觉地按照这个原则去做,也不表明人们会轻而易举地就 能实现这种统一。例如,有的学者讲,政治学是科学,政治学家是讲是与非的;政治家的使 命是协调利益,所以政治家是讲利与害的,两者有根本的不同。这种说法显然是把真理的追 求 与价值的追求对立起来了。事实上,虽然政治学是科学,但政治学家不能毫无立场,在科学 研究中完全保持“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而且,科学作为一种工具理性,求是非的目的也 是为了明利害。同样,政治家要搞好政治,驾驭全局,也应当通晓政治运行的规律。因此, 称职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都应当自觉地把真理的追求与价值的追求统一起来。
政治活动所面对的都是关系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在具体分析和处理不同价值主体之 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时,如何自觉坚持把价值尺度和真理尺度统一起来,已经成为统战工作 领域中引人注目和亟待解决的重大发展问题。在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区分和处理现实目标和长远理想的关系。这个问题是真理与价值关系的重要表现形 式。人的价值追求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标构成的体系,最高理想的实现要有一定的条件,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实目标虽然没有长远理想那么美好,但它却有历史的合理性。大目标 和具体目标、总目标和分目标,既是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也是现实和理想两种责任 的关系,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保证在制定行动纲领时排除“左” 的和右的干扰,实现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2.摆正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邓小平指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 ”凡属于全局或大局的东西,都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总是与政治相关、与中心任务相关 。他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 、最根本的利益。“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 个大局。”
善于照顾全局,是解决全局和局部关系的总的指导思想。在解决全局和局部关系问题时, 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即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邓小平讲:“治理国家,这是 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为 什么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因为大道理是涉及根本利益的大是非。
3.要用辩证的观点对待现实政策。现行政策是理想和现实、局部和全局的集结点,要处理 好理想和现实、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必然涉及到对现行政策和制度安排的理解和评价。政策 属于操作层面的东西,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政策和 制 度不能混淆理想和现实的界限,不能将理想无保留地落实到制度层面、政策层面。一句话 ,不能将理想与操作合而为一。对于统一战线领域中的某些政策和制度安排的评价也应采取 这种态度。尽管某些政策或制度不是十全十美的,还要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但 是我们不能以其不完善而否定它历史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可行性。
![]() |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