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王伟光: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011年05月13日13: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伟光: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中国和外国哲学的精华,用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哲学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认识。应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主张实践第一、认识源于实践。毛泽东同志形象地用“实事求是”这句成语概括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和灵魂。“实事求是”,从哲学上讲,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方法上讲,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固有规律中求得规律性的认识。“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又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本质。“实事”就是具体实际、具体实践,凡是具体的都是特殊的,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特殊性;“求是”就是从具体实际、现实实践中求得客观规律和普遍真理,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一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般性的普遍真理传入中国,要为中国人民大众所接受并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就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也就是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当实现本土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主张人的认识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一旦产生并用于指导实践,就可以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既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中国要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使之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从而转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是辩证的反映论,主张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往复循环。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也是真理发展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客观条件出发,继承西方先进思想和西方文化表达形式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到俄国,列宁用于指导俄国革命实践,并结合俄国的国情和俄国革命的实践、采用俄国的话语体系加以创新,从而形成了列宁哲学思想。列宁哲学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又包括了俄国先进思想的“特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


【1】 【2】 【3】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