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文库>>经济

建设国家稳固可靠优质大粮仓 (2)

——关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人:吉炳轩(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年10月11日09:34  来源:光明日报

  合作化——现代化大农业的制度创新,只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调整农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黑龙江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合作化基础较好、条件有利。过去我在河南工作时,认为一个农户经营30多亩土地就算是够规模了,但在黑龙江,一个农户经营几百亩、上千亩土地是很平常的事情。特别是垦区作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为推进合作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因为有这样好的基础条件,所以我提出要深入开展农资、农机、金融、科技、垦地等全社会、深层次、多方面的大合作,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把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目前,黑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8583个,农民社员达19万人,带动农户100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25%。全省有66个县(市、区)与农垦105个农场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垦区向地方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596项、五大作物高产栽培模式1032万亩,代耕、代播、代育1405万亩。我到桦南县泓源水稻专业合作社调研时发现,这里入社农户达到273户,规模经营土地15000亩,平均亩收益达1514元,较成立前增加596元,增长64.9%,社员人均年收入达23343元。社员们高兴地对我说,土地还是那块土地,水稻还是那种水稻,但入了合作社后,土地变成了聚宝盆,水稻变成了摇钱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合作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强化政府扶持引导,不断建立健全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机制,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将进一步加强垦地合作,在全省推广代育、代耕、代种、代灌、代管、代收,推动土地向垦区集中并由农垦统一经营,努力走出一条垦区领跑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化——现代化大农业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才能实现农村分工分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黑龙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低,农民收入主要靠卖粮。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一般在80%以上,而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只有30%。为提高全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我提出要用产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重点抓好农副产品、畜牧产品深度加工增值,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食品和特色产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不断拉长农副产品加工链条,全力打造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总量达到3500万吨,同比增长10%。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近1700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近150户。目前,全省种植业基地面积发展到8600万亩,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全省初步形成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马铃薯、畜禽、乳品和山特产品等八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全省龙头企业产品销售市场扩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龙头企业的近3000种产品进入超市,有130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将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加速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促进黑龙江由农产品生产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大省转变。特别是将以千万吨奶战略工程和50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为重点,带动全省畜牧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粮食实际加工量占粮食总产量的85%左右,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市场化——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基础作用,才能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黑龙江农牧产品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村劳动力报酬较低,农产品价格始终在低水平徘徊,难以完全按照商品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来推动农业生产。我在调研中深刻体会到,黑龙江农民获得的报酬、享受的待遇、占有的资源,还无法充分体现劳动者劳动价值。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实践问题,要靠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来解决。为解决农牧产品商品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我提出要以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切入点,来解决农村劳动力价值低和商品化程度低的问题,切实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增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活力。三年来,在农产品市场建设上,双城新胜蛋禽批发大市场、绥阳木耳大市场、宝清白瓜子大市场等一大批农产品流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全省涌现出北大荒、完达山、飞鹤等一批国内名牌,响水大米、五常大米也享誉全国,提高了黑龙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尽管如此,黑龙江的农产品市场数量还较少,规模还不大,层次还不高,还缺少买全国、卖全国的农产品大市场。黑龙江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也与农业大省地位不相适应,品牌知名度低,缺少名牌大牌。黑龙江的大米是全国最好的,但全省大米品牌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在市场上形不成绝对竞争力。同样的品种,一斤大米有的能卖上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有的却只卖几元钱。市场化程度不高,仍然是制约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将大力推进市场化建设,以搞活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层次高、实力强的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切实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集中打造知名品牌,让更多的黑龙江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出口世界。

【1】 【2】 【3】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