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文库>>经济

建设国家稳固可靠优质大粮仓

——关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人:吉炳轩(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年10月11日09:34  来源:光明日报

  黑龙江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了占全国七分之一的商品粮,被誉为“中华大粮仓”。这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态资源、科技资源以及农垦和森工两大企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8年以来,着眼于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省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提出并实施了以水利化、科技化、农机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战略。经过三年多来的实践探索,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蓬蓬勃勃发展之势。

  2008年4月,我到黑龙江任省委书记。上任之初就集中精力开展调查研究,走垦区、下林区、进工厂、入矿山,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省各地,认清了省情特点,找准了发展优势,理清了发展思路,特别是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门部署、专项推进,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探索、总结完善,目前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思路已经十分清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利化——现代化大农业的基础工程,只有做好水资源利用这篇大文章,才能提高农业抗旱除涝能力,确保粮食高产稳产

  黑龙江水利资源丰富,有河流1918条、大小湖泊640多个,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10亿立方米,人均水量2160立方米。我在实地考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大江大河时发现,虽然这里水利资源丰富,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滞后,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只能望水兴叹,任凭那些大江大河白白流过。因此,我提出要做好水资源利用这篇大文章,特别是要大搞水利设施、搞大水利设施,以大水利建设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年来,全省累计投资350多亿元,开工建设了东部三江平原14个大型灌区和西部松嫩平原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等一大批水利工程。特别是紧紧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续建重点水利项目148项,为粮食持续增产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000亿斤,成为全国第二个超千亿斤的产粮大省。我曾做过这样一个测算,黑龙江有2亿亩耕地,通过大规模水利建设,可以发展5000万亩优质稻田,实现5000万亩玉米灌溉。目前50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1000斤是有把握的,5000万亩玉米灌溉田平均亩产1000斤也是肯定的,仅水稻和玉米就能达到各500亿斤以上的产能,在1亿亩耕地上就可以将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下来。另外还有1亿亩耕地,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来调整粮食作物种植,在正常年景下,生产500亿斤粮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黑龙江粮食产能在今后五年内达到1500亿斤是大有希望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将抓住国家重视发展水利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十二五”期末粮食总产量达到1500亿斤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尽快建成一批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为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科技化——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支撑,只有大面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才能巩固提高粮食产能,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黑龙江农业科技力量较强,现有农业大学2所、涉农高职院校10所、农业中等专业学校8所,农业科研院所37个,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7万人,初步形成了以种植、林业、养殖、食品加工、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为重点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粮食持续增产丰收提供了科技支撑。我在深入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市及垦区调研时了解到,在粮食总产量持续大幅提高的同时,各地粮食产量高低不一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有的水稻亩产1700多斤,而有的只有800来斤;有的玉米亩产高达2000斤,而有的只有近900斤;有的大豆亩产可达600斤以上,而有的只有100来斤。这里除了水利、气候等因素影响外,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要努力提高全省农业科技化水平,在广袤肥沃的田野上全面实现科学化种植和管理,并要求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大力推广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向良种良法要产量,向科学技术要效益。2010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粮食作物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我在肇东市五里明镇看到,这里综合采取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玉米亩产达到了2000斤以上,成为全国闻名的玉米吨粮田示范区。我在甘南县兴十四村调研时发现,这里在马铃薯种植上采用良种良法,最高亩产达到了10285斤。可见,科学技术对于粮食增产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将强化农作物优质高效适用技术应用,重点研发关键技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2015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以上,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将在巩固提高千亿斤粮食产能上发挥更大作用。

  机械化——现代化大农业的物质装备,只有广泛应用大中型农业机械,才能改善土壤耕作条件,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黑龙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非常适合大农机作业。我到基层调研时了解到,虽然这里农业机械化基础很好,但大型农机具明显不足,目前中小型机械占97.4%,80马力以上大型机械仅占2.6%。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小四轮”大量使用,加之化肥施用方法不当,造成土壤板结,犁底层上移,土壤蓄水、透气等理化性状变劣。而我到垦区调研时却发现,由于普遍采用大农机深耕,种植活土层都在一尺以上,保温、保墒、透气性好,粮食产量亩均比地方高出100斤以上。因为有了这个调研发现,所以我提出要以发展大中型农机为牵动,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重点装备大马力拖拉机、整地机、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推进大农机装备由旱田向水田拓展,机械化生产环节由整地、播种向种、管、收全程延伸,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三年来,全省农村农机装备总投资147.7亿元,其中购置农机补贴投资87.5亿元,农机合作社投资60.2亿元,组建千万元以上规模的现代农机合作社440个。目前,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89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38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9万台,配套农具保有量200万台(套),联合收获机6万多台,机动水稻插秧机17万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将在进一步落实好国家购置农机补贴政策,提高财政对购买大中型农机补贴标准,继续购买国内外先进大中型农机具的同时,重点扶持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七台河、农垦松花江农场等6个农机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提高全省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力争把黑龙江建成东北地区最大、位居全国前列的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1】 【2】 【3】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