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文库>>政治

资本和权力操纵下的西方新闻自由

凌言  2011年10月19日13:27  来源:红旗文稿

  前不久,英国媒体曝出一系列“窃听事件”。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以媒体的知情权为借口,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不遵守法律、违背社会道德、大肆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让人们见识了丧失最起码的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西方新闻自由,又一次暴露出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本质。

  近年来,太多的事例让人们逐步认清了西方新闻自由的真实面目。在有关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报道中,人们看到的是各种有利于美国的假新闻横行、反战的报道被禁止、媒体受到严格管控的自由。在西藏“3.14”事件和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的相关报道中,西方媒体或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或捕风捉影、任意编造,或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各种表演使人们看到了西方媒体造谣的自由、撒谎的自由、歪曲的自由、诽谤的自由。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西方媒体蓄意攻击中国,有的宣扬中国将不堪失业压力而崩溃,有的指责中国威胁、批评中国发展道路,有的炒作中国将因社会问题严重而动荡不安。但事实上,危机当前,中国社会依然大局稳定,经济发展也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反倒是西方国家举步维艰,社会内部分歧巨大,动荡局面不时凸显。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西方媒体无端猜测的自由、主观武断的自由、指责抨击的自由。这次的“窃听事件”更是让人们看到了西方媒体藐视法律的自由、冒犯人权的自由。以上种种,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和愤怒,人们不禁要问:西方的新闻自由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形?

  一、资本和权力是西方新闻自由的真正主体

  西方国家一贯标榜自己是民主、自由、人权的国家,新闻自由更是被宣扬成其民主、自由、人权的标志。“窃听事件”在给西方国家引以为自豪的新闻自由观和制度优越感带来重大冲击的同时,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反思:在西方国家,新闻自由究竟是谁的自由?事实上,西方国家的新闻自由主要被两种力量所控制:一种力量是拥有雄厚资本的大财团,一种力量是政府。这两种力量因为其所拥有的资本和权力而成为西方新闻自由的真正主体。

  其一,拥有雄厚资本的大财团是西方新闻自由的主要控制者。西方媒体大都属于私有,被一些大的财团所操纵。根据商业运转的原则,新闻自由的主体只会是媒体的老板,在媒体中工作的人,就算是总编辑,都是为媒体老板打工的,都必须遵循媒体老板的意志。也就是说,媒体老板决定着一家媒体发布什么消息、什么时间发布消息、从什么样的角度发布消息等。例如,默多克当年收购《纽约邮报》成功之后,随即拿起即将出版的报纸大样大改标题,报纸编辑们刚提出质疑,默多克就当场发火:我买了这张报纸,听我的还是听你们的?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的时候,澳大利亚记者艾里克·埃利斯撰写了有关默多克现任妻子邓文迪的报道:《邓文迪·默多克:帝国背后的女人》。可能是因为当事人不愿一些细节为世人所知,这篇报道完成后即被封杀,后来好不容易在几家网站上露面,但也迅速销声匿迹。显然,默多克的资本力量有效地控制了该报道的发表和流向。

  大财团办媒体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其所控制的媒体无论如何无法摆脱利益的束缚和制约,它实践和追逐的只会是资本的新闻自由。多年来,人们大都见识过一些西方媒体以发行量、收视率、广告收益作为最高追求,为实现经济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的做法。众所周知,隐私权是人权中最根本的权利之一,是关于人类尊严的权利。《世界新闻报》的记者们敢于毫无顾忌地对之进行侵犯,完全是出于利益驱动,是对金钱的极致追求让他们不惜铤而走险。在这里,新闻自由已经成为资本追逐利润的遮羞布,滥用新闻自由则成为资本获得更高利润的最佳途径。“窃听事件”充分显示出,在资本的控制下,收益可以压倒一切。《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行为虽令许多人震惊,但一些了解其历史和办报风格的人士却并不惊诧。因为该报一贯以发布情色春光、八卦秘闻和一些民粹主义新闻而著称。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进而获得可观的发行量和利润,该报从来都是不择手段。早在2006年,《世界新闻报》就有窃听丑闻陆续被爆出,《世界新闻报》的一些记者乃至副总编辑都曾因涉嫌窃听而被捕。

  近年来,西方媒体的所有权越来越集中,传媒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在传媒行业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控制这些传媒集团的财团对社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随之越来越大,新闻自由也就成为大财团对社会进行控制和统治、进而获取更大利益的工具。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全球传媒市场的主要控制权只掌握在7家跨国公司的手中:迪斯尼、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索尼、新闻集团、维亚康姆、维旺迪和贝塔斯曼。此次爆出“窃听丑闻”的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新闻集团在全球范围发行175种不同的报纸,包括英国的《泰晤士报》、《太阳报》、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报》、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等。新闻集团还拥有美国的FOX电视网以及英国天空电视台、亚洲STAR亚洲卫视等的大量股份,在全球拥有8500多万卫星电视网用户。庞大的媒体王国使传媒公司的老板拥有了巨大的能量,因为媒体对公众导向的影响会成为政党选举的工具,政党的领袖们都不得不以各种方式接近媒体老板。比如在英国,默多克就是在政坛上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物,他能够左右英国舆论,并通过舆论影响英国政治,他的媒体甚至能影响英国首相的竞选情势。也因此,2010年英国《新政客》杂志根据权力和对全球影响力大小评选出的全球5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榜中,默多克排名第一位。

  其二,西方国家政府利用各种手段控制新闻自由。表面看来,西方国家媒体时常曝光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职行为,让政府和官员们下不了台,似乎是非常公正的、自由的。但实际上,媒体只是西方社会复杂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西方国家媒体和政府之间是一种利益共生、相互博弈、相互利用的关系。鉴于媒体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西方国家政府从来都不会放松对新闻舆论的利用和控制。以美国为例,政府设立有专门的机构,聘请了大量专业工作人员处理媒体事务。虽然这一机构在不同的时期名称不同,有的时候叫新闻处,有的时候叫新闻署,还有的时候叫广播管理委员会,但其职能相近,主要就是控制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

  总体上说,由于政府能够决定是否向媒体提供消息、何时提供消息、把消息提供给哪家媒体、提供多少等,这就使政府拥有了左右和控制媒体的基础。在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西方国家政府控制和引导媒体的手段与方式也不断翻新。比如,为了更好地推行自己的政策,美国政府会雇用一些枪手以政治评论家、自由职业者等面目出现,就政府的某项决策或行动发表评论,这些评论表面中立,有时甚至会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但其实质是为政府摇旗呐喊,或者通过“小骂”实现大帮忙的目的。为了实现一些政治意图,美国政府也会雇用民意调查公司为自己做民意测验,通过有目的的问题设计,引导公众选择政府倾向的某一答案,从而得出有利于政府的结论。有的时候,美国政府甚至直接向媒体提供自己制作的新闻短片。2006年5月,英国《独立报》载文指出,布什政府向美国至少77家电视台提供了政府制作的电视新闻短片,而这些新闻短片都被播出。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美国政府还会花钱请媒体方面专家来培训官员,或者直接聘请有关专家开展此类工作。阿富汗战争爆发前,美国政府就任命被称为“广告女王”的夏洛蒂·比尔斯担任助理国务卿,充分利用外交、公关、广告等多种手段,影响世界舆论,以利于美国政府意图的实现。

  为了维护自己“新闻自由”的面貌,在多数情况下,西方国家政府并不直接控制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而主要是通过政策倾斜、利益交换、政治压力等影响媒体的幕后老板,通过媒体老板左右新闻记者和新闻报道。比如,美国政府常常会为同自己立场一致的媒体提供服务,给该媒体记者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的机会,准许其记者乘坐总统专机一同出访,邀请其记者出席白宫记者晚宴,甚至有意无意地向该媒体透露一些内幕消息,等等。在更大的方面,政府还会为某些媒体的发展扫清政策障碍,比如,布什政府就积极支持默多克旗下媒体的扩张和垄断,作为回报,默多克的媒体几乎无条件地为布什政府摇旗呐喊。

【1】 【2】 【3】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