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坛新论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胡永泰:

追赶之后才可能有制度创新 (3)

  2012年02月27日10:11  来源:文汇报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还要做很多事情

  文汇报:有观点认为,中等收入国家之所以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在全球化的分工中,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往往受益更多,而中等收入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相对较少。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胡永泰:高收入国家一旦有了新的技术发明,旧有的技术就会转移到其他国家。但是这种转移不仅仅是从高收入国家流向低收入国家,很多情况下是从高收入国家流向中等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又将生产外包给低收入国家。技术上除了最先进的部分,也有中等技术和低等技术。中国大陆的鞋子加工工厂大多是台湾地区的人和韩国人开的,而不是美国人开的。这就是技术不同分布的写照。

  从历史上看,只有三个国家和地区避免了这种“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它们分别是韩国、台湾地区和日本。而多半的拉丁美洲国家都经历了经济放缓的进程。所以我说统计方面的定义是不对的,在动态的定义下谈论所谓的“陷阱”才有意义。一般的情况就是:一部分国家和地区一开始发展迅速,后来则逐步放缓,还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则是一直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它们都不可能追赶上发达国家。

  文汇报:您也特别注意到了日本的老龄化问题,中国目前似乎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且是“未富先老”。这样的问题将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巨大制约吗?

  胡永泰: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究竟是什么带来了老龄化?其实都是一些可以改变的因素。30年前50岁的人的身体状况肯定要比现在50岁的人差很多,现在人们身体更好了,工作能力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大幅下降,就此而言,应该提高退休年龄。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很多问题就会改变,也就没有那么多老龄化人口了。

  文汇报:中国眼前还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持续,比如投资的效率低,重复建设、产量过剩问题严重等等。您同意这样的分析吗?

  胡永泰:如果有了理想的市场经济环境,所谓重复建设和过剩的产能就会自动流转到内地去,目前它们还没有完全流转到内地去,是因为那里的人力资本还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怎样才能达到更高的生产力?一是要有新的机器,二是要有更多的培训。所以,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不能只是说要转移产业和过剩的产能,还要看当地有没有条件能够转入这些产业和过剩的产能,关键还是要看当地有没有高科技的人才。

  文汇报:从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路径,和从中等收入国家发展到高收入国家的路径肯定是很不一样的。

  胡永泰:的确,两者是不一样的路径,因为它们各自的动力不一样,就像开一部拖拉机和开一架飞机是不一样的。

  文汇报:那么,从中等收入国家发展到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仍旧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还是一个可以有后发优势、能够学习他国经验的过程呢?

  胡永泰:看其他国家的经验,为什么日本可以追赶上最发达的国家,关键是日本能够看到哪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最好,哪一个国家的军事最好,就去主动学习。所谓制度创新,是要你在经济追赶上最发达国家之后才可以去做的事情。你如果贫穷的话,又谈何创新呢?

  文汇报:最后,我们想问的是:您怎么看待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乐观的人说2015年中国的GDP总量就能超过美国,而悲观的人则说中国可能会“硬着陆”。

  胡永泰:我当然希望中国能够一直高速增长下去。如果能够很成功地解决硬件、软件以及能源供应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就能够持续实现这样的高速增长。但是,中国到底能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希望能够解决。但希望和事实是两码事。毕竟,我们看到南美一些国家就永远也解决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里面的原因很复杂。要想避免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1】 【2】 【3】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