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研究中國現實問題中煥發生機

王海鋒2018年04月26日09:1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研究中國現實問題中煥發生機

  對於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來說,2018年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年份。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和改革開放40周年等,都需要我們去紀念和展望。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我們審視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及其與中國道路探索、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內在邏輯,方可創造無愧於時代的哲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思想資源和理論智慧。在以“新時代社會認識與國家治理”為主題的第十八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上,來自國內各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真理標准大討論’及其當代意義”“新時代文明的活的靈魂——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態演變與內在邏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使命與境界”“新時代社會認識與認知正義”“新時代國家治理與善治邏輯”“全球治理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等議題展開了多維透視與開放式探討,其所形成的成果、達成的共識表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與時代及所蘊含的中國問題緊密相關,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研究中國現實問題中煥發生機,研究方式和路徑正在從“解釋”轉向“改變”,並在以哲學的方式實質性地介入到現實生活中創立具有自主性和原創性的當代中國哲學。

  馬克思與我們的時代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於德國的特裡爾。作為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馬克思及其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反映和表達“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且是塑造和引導時代精神的“文明的活的靈魂”。在《共產黨宣言》問世以來170年歷史變革中,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格局,在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中,為人類的自由解放指明了方向。對於中國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們立足時代特點,運用其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破解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歷史的脈絡和走向,以哲學的方式實現了與時代的同呼吸共命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了中國的原創性貢獻,為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事業貢獻了思想智慧。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教授歐陽康認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在新時代的高度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本真精神,我們能夠深切體會到其對人類命運的一種關注。這種關注既有思想的關注、理論的關注,又有實踐的關注,其本質性表現為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的理論旨趣。中國走進新時代將深刻改變世界的時代特征。在整個經濟全球化依然不同程度地由西方所主導的境遇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以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加以展現,需要我們思考國家治理的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以及如何將人類歷史發展的所有思想智慧融合並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問題,等等。在這一歷史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應當找到自己的問題,也應該找到自己的對象,作出自己的貢獻,這勢必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的革命性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景源提出,結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煥發生機活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過程,實則就是使“主義”實現“道成肉身”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選擇唯物史觀,致力於政治建黨和思想建黨,將“主義”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並付諸制度,偉大歷史人物在堅持和發展“主義”基礎上的歷史活動等,均使得“主義”在中國扎根開花結果,乃至於“道成肉身”。

  馬克思雖然已經逝世130多年,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但今天我們依然需要馬克思。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指出,在新時代,我們依然需要注重思想的力量,以哲學的方式把握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解釋這個新時代及其內涵,使“強起來”的中國有“強起來”的思想﹔我們依然需要注重經典為本和現實活動互動的邏輯范式,尤其是要關注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和現實問題,批判並超越對物的依賴,超越對西方理論的依賴,確立我們的學術自我、學術主體性﹔我們依然需要為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總體性的方法論﹔我們依然需要具有真理性、道義性和人類性的理論﹔我們依然需要在理論創新中確立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在新時代,哲學研究要進行自我革命、發生一種歷史性變革,即由過去我們在哲學方面的被動性要走向哲學的主動性,從而構建中國的理論,用中國理論來引領我們的實踐,從哲學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理論引領”。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童世駿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深度參與了經濟全球化過程,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這個歷史時刻紀念馬克思,需要關注四個問題:一是對於馬克思理論的理解,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生產關系概念是從早期交往關系概念來,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的關系也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領域﹔二是改革開放的實質及其40年發展的啟示在於,我們要資本,不要資本主義,要資本可以發揮其文明化作用,但是不要資本主義,因為資本主義會導致野蠻化的趨勢﹔三是要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四是要關注與時俱進和一脈相承、不忘初心和繼續前進之間的關系。北京師范大學哲學思維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教授韓震指出,馬克思主義首先是對資本主義進程的一種反思力量,這種反思的力量讓曾經處於落后地位的中國找到了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精神獨立性的、一種與資本主義進程和資本的進程相結合的,這樣一個文化表現方式。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伴隨著中國參與世界治理的前進腳步,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中國人民開始了譜寫民族振興的文化敘事新篇章。一是中國人民以嶄新的精神狀態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二是中國人民以嶄新的思想面貌連接了中華民族的文脈,開啟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進程。三是中國人民以嶄新的國際視野參與文明的交流互鑒,在世界范圍內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理念、傳播中國價值。四是中國人民以嶄新的奮斗姿態進行文化創造的活動,走上了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征程,建設文化強國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敘事過程。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平認為,我們構建新時代唯物史觀的重大使命就是,要深刻闡釋、布展和引領新時代中國邏輯,包括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並為繪就人類文明道路新前景提供“中國方案”。因此,我們的研究包括三大方面:深刻闡明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歷史邏輯,自覺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演進規律﹔深刻闡明從探索中國革命道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到新時代中國道路的實踐邏輯,闡明新時代中國道路對於世界新文明道路的開創意義﹔深刻闡明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出場邏輯,理解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對於21世紀馬克思主義作出的原創性貢獻,自覺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思想。

  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恩格斯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這表明,問題是時代的格言,哲學是時代的心聲。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關注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必然依賴於我們整體性地、根本性地提升其實踐性品格,把時代中的問題轉化為哲學中的問題,在哲學與時代的雙重互動中,迎來哲學理論的創造、學術的繁榮以及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