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荊學民: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的基礎、軸心與邊界【4】

2015年04月13日16:12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荊學民: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的基礎、軸心與邊界

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的邊界

強調構建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的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確定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的軸心是提升政治宣傳品質,在理論對實踐邏輯的耦合意義上,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的邊界也就自然清晰了。這個邊界應明確表達為:決不能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談論中國特色政治傳播,決不能離開政治宣傳的歷史和現實談論政治傳播,決不能在政治宣傳以外尋找新的要素,絕不能擺脫政治宣傳基本要素的相互關系重塑政治傳播的過程和框架。超出這種邊界,肯定是一條走不通的理論歧途。

現在學界有很多人在研究中國的政治宣傳向政治傳播的轉型,認為“傳播”與“宣傳”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宣傳關心主體,傳播關心受眾﹔宣傳偏重單向,傳播偏重雙向﹔宣傳側重直接,傳播側重間接﹔宣傳強調覆蓋,傳播強調滲透﹔宣傳具有剛性,傳播兼有柔性﹔宣傳重視信息篩選,傳播重視信息公開,等等,因而,“宣傳”應向“傳播”轉型。其實,這幾點並不能成為“宣傳”與“傳播”的本質區別,實現“從宣傳到傳播轉型”,倒不如說,這仍然是在政治宣傳范疇內提升政治傳播品質的努力,這實質上還在我們所強調的邊界之內。包括政治宣傳的政治傳播,有其基本的構成要素,這些要素包括主體、受眾與媒介。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隨著資本要素越來越深層次地滲入政治傳播過程,也逐步形成了相對獨立於主體、受眾與媒介的現代政治傳播的基本要素。這些基本要素之間相互作用、互相聯系,形成了多樣化的現代政治傳播形態,比如政治宣傳、政治溝通、政治營銷等。作為政治傳播基本要素中的主體,政治權力始終居於統攝地位,因而政治權力主體與媒介的關系是任何政治傳播形態中決定政治傳播性質的主導性關系。當媒介的功能完全政治權力化,喪失了社會表達、社會閥門、社會引領功能,必將導致政治傳播的服務對象單一化,成為無視社會發展規律和有效作用於受眾的“主觀意志推行過程”﹔相反,當媒介追求所謂的“價值中立”或完全受資本制約,進而成為危及政治權力主體和有效政治過程的合法性時,政治傳播亦將成為以媒介操弄為目的的媒介暴力過程或資本異化傳播過程,導致社會混亂,瓦解社會團結。為此,我們強調,構建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的邊界,就是要保持政治傳播中政治權力主體與媒介的合理關系,實現積極、健康、有序的政治傳播,其核心在於為黨更好地實現執政使命,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民共享改革成果,過上共同富強的美好生活,作出扎實有效的學術貢獻。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與策略體系研究”首席專家、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所長)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