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本辦概況
政策制度
通知公告
基金管理
基金專刊
成果集萃
資助期刊
高端智庫
社團工作
資料下載
+
社科動態
關梅:久久為功正作風
[2025-05-19 08:27]
王哲:打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組合拳”
[2025-05-19 08:27]
柯萌:以數智技術賦能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
[2025-05-16 10:02]
吳志成: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
[2025-05-16 10:01]
張凌寒:為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2025-05-16 09:19]
丁奎嶺: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和全社會通識教育
[2025-05-16 09:19]
凌士顯:我國人才隊伍和勞動力資源數量龐大、素質優良 以人才資源優勢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05-16 09:19]
李智超:建設更加安全的韌性城市
[2025-05-15 09:46]
劉光明 彭春淋:弘揚正確二戰史觀
[2025-05-15 09:46]
王學斌:深刻把握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論意涵與實踐要求
[2025-05-15 09:39]
肖飛:擰緊作風“總開關” 鍛造清廉“生力軍”
[2025-05-15 09:39]
顧光同:促進碳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創新
[2025-05-14 09:47]
劉旭 汪萬發:面向“十五五”: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2025-05-14 09:32]
黃承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人類發展觀“術語的革命”
[2025-05-14 09:24]
李曉軒:抓作風建設貴在講認真
[2025-05-14 09:24]
王志宏: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
[2025-05-14 09:24]
李雄:全面提升技能水平 激發產業工人創新創造活力
[2025-05-13 10:55]
涂小雨: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勞動創造
[2025-05-13 10:55]
構建以人才資源牽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新型模式
[2025-05-13 10:14]
任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2025-05-13 10:14]
趙新: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
[2025-05-13 10:14]
專家學者看2025中國經濟增長點
[2025-05-12 09:07]
劉 典:“人工智能+”:從應用場景到產業生態的整體性躍升
[2025-05-12 09:07]
李國祥: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2025-05-12 09:06]
張穎天 戴寧馨:人工智能時代的哲學思考
[2025-05-12 09:06]
羅鬆濤:人工智能時代哲學何為
[2025-05-12 09:05]
張振鵬:“文化創造核心在人”:理論邏輯、現實觀照與時代建構
[2025-05-09 09:54]
張傳鶴: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農村基層
[2025-05-09 09:54]
田毅鵬:“家國一體”:中國基層社會研究的標識性概念
[2025-05-09 09:54]
賈麗民:教育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025-05-09 09:53]
廉思:中國式現代化與青年發展
[2025-05-09 09:53]
劉子怡 吳付來:作風建設重在化風成俗
[2025-05-09 09:52]
魏順慶:筑廉基 興鄉村
[2025-05-09 09:52]
段美娟:以優良家風家教助推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
[2025-05-09 09:52]
徐明 李楠 賀克斌: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智能治理體系
[2025-05-08 08:37]
李洪波:筑牢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法治根基
[2025-05-08 08:37]
唐杰:大力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
[2025-05-08 08:32]
張根袁:表態不如表率
[2025-05-08 08:32]
林靜:讓中國古典文明不斷滋養和啟迪現代世界
[2025-05-08 08:32]
趙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2025-05-07 08:31]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頁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主管主辦: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
©1999-2019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5103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