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朱家梅 牛娜: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

朱家梅 牛娜2025年03月18日09:0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

作者:朱家梅、牛娜,分別系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價值基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健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體制機制,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推動誠信建設,既要靠道德的柔性力量,又要靠制度的剛性保障。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著力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與必然要求。

中華民族素來明禮崇信、抱誠守真,將誠信觀念融入社會個體的日常生活和行為規范之中,將外在的誠信規范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信念,塑造穩定的誠信人格,從而生存發展、繼往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誠信思想。《周易》有“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的記載,認為誠信是安身立業的前提基礎﹔《論語·為政》載孔子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將誠信定位為個體在社會中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禮記·中庸》裡的“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把誠信視為自然法則與人倫准則的統一體﹔《管子·樞言》曰“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強調誠信是天下准則的關鍵……縱觀中國歷史,中華優秀傳統誠信文化將誠信視為個人道德修養與社會和諧運轉的核心准則,在數千年的傳承中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的行為規范與價值取向。跨越歷史時空,誠信文化在新時代依然綻放著璀璨之光,發揮著獨特功能。

誠信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石。國家治理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誠信建設在每一個領域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誠信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需。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有助於推動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對市場主體而言,誠信是關系其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依法誠信經營是企業發展之本。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其次,誠信建設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提供堅實保障。誠信建設有助於構建社會信任網絡,增強社會凝聚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通過宏觀政策制定與微觀執行機制的制度創新,推動誠信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和長效化,有助於促進各治理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優化治理流程,提高治理效能,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誠信建設的合力,推動形成持久穩定的誠信風尚。最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實現科學決策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政務誠信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各類行政主體的誠信水平對全社會信用建設發揮著重要的表率和導向作用。政府決策過程中的信息公開、政策承諾的有效履行等誠信行為,能夠增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提高政策執行效率,促進政策有效落實,也有利於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公眾滿意度,實現公共服務的高效供給。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讓失信者受罰、讓守信者受益,能夠釋放助推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強盛的巨大能量。為此,應通過力量整合、部門協同,激活傳統誠信資源的現代價值,強化機制供給、保障制度落地,建立完善多元協同的監管范式,使誠實守信成為社會共識。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思想,結合時代需求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開展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思想研究,挖掘內涵意蘊、梳理歷史演變、闡揚時代價值,更好地繼承、發展、創新誠信文化,為當代誠信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將傳統誠信故事改編成現代文藝作品,以藝術形式展現誠信的永恆魅力,繼承發揚中華民族重信守諾的傳統美德。把中華民族誠信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鼓勵地方與行業根據自身特點與實踐需求,開展誠信文化建設實踐活動。

強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確界定誠信行為與失信行為的法律邊界,增強法律對失信行為的威懾力。優化信用信息管理機制,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制定嚴格的信用信息採集標准與規范,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與完整性。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防護體系,防止信用信息泄露與濫用。完善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機制,為失信主體提供合理的信用修復途徑,激勵其主動糾正失信行為,維護信用體系的動態平衡與公正性。

完善多元協同的監管范式。強化政府監管職能,明確各部門在信用監管中的職責分工,建立協同監管機制,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及時發現並預警失信風險,實現精准監管。加強對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的監管,規范其業務行為,確保信用服務質量。鼓勵社會監督參與,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監督舉報機制,暢通公眾監督渠道。制定行業誠信自律規范,加強對會員企業的誠信教育與監督管理,推動行業誠信建設。適應新興技術與新經濟業態發展,積極探索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等領域的誠信建設路徑。

開展誠信教育,推動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良好風尚。編寫專門的誠信教育教材,採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社會實踐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開展誠信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的誠信氛圍。創新社會宣教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的傳播優勢,制作發布形式多樣的誠信宣傳內容,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向社會大眾傳播誠信理念,凝聚社會共識。通過開展制度化、常態化的誠信教育,持續推動誠實守信、履約踐諾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誠信基礎。

(責編:金一、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