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溫家寶:總結經驗 明確方向 不斷開創金融工作新局面 (2)

2012年01月30日08:04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二、做好金融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原則

  我國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金融改革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今后一個時期金融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顯著增強我國金融業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著力完善金融宏觀調控和監管體制,形成種類齊全、結構合理、服務高效、安全穩健的現代金融體系,開創金融改革發展新局面。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做好新時期的金融工作,必須把握好以下原則:

  (一)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發展的根基是實體經濟,離開了實體經濟,金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各類金融機構都必須牢固樹立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思想,全面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共生共榮。

  (二)堅持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改革導向。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深化金融市場化改革與對外開放,進一步明確政府作用的領域和邊界,做到該放的堅決放開、該管的切實管好。完善審批等准入制度,堅決取消各種不必要的金融管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微觀金融活動的干預,激發各類金融市場主體的活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同時,加強各項基礎制度建設,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為金融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堅持創新與監管相協調的發展理念。金融創新是提升金融業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必須鼓勵金融創新,為金融創新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監管條件。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支持金融組織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提高金融市場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金融創新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為根本目的,防止以規避監管為目的和脫離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要動態把握金融創新的界限,把防范風險始終貫穿金融創新全過程,使監管能力建設與金融創新相適應。

  (四)堅持積極防范化解風險的永恆主題。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金融風險突發性強、波及面廣、危害性大。我們要把防范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生命線,提高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水平,加強金融監管和調控能力建設,有效防范經濟與金融風險相互作用,金融與財政風險相互傳遞,外部風險向境內轉移。嚴厲打擊金融犯罪,加強金融機構網絡信息安全。要堅持用發展改革的辦法解決長期性結構性問題,積極穩妥化解風險隱患,防止局部風險轉化為全局性、系統性風險。

  (五)堅持自主漸進安全共贏的開放方針。對外開放是我國金融業提高服務水平、增強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持“以我為主、循序漸進、安全可控、競爭合作、互利共贏”的方針,加強頂層設計,更好地統籌金融業“引進來”和“走出去”,把握好對外開放的時機、力度和節奏,使金融對外開放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發育程度和金融監管能力相適應,在確保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基礎上提高金融對外開放水平。

  三、全面推進金融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

  今后一個時期金融改革發展任務十分繁重,要把握時機、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有序推進。

  (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加大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金融必須努力服務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科學發展。金融行業要大力提升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覆蓋面。重點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自主創新,特別要加快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問題。

  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要以服務“三農”為根本方向,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構建多層次、多樣化、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堅持分類指導,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增強資本實力﹔堅持經營管理重心下沉,保持縣域法人地位的長期總體穩定,減少行政干預﹔省聯社要淡出行政管理職能,強化服務職能。農業銀行等商業銀行和其他各類金融機構,都要積極探索為“三農”服務的模式,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規范發展農村合作金融和貸款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現代農業企業通過股票、債券市場發展壯大,積極拓展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渠道和模式。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農業保險保障范圍和覆蓋區域,創新保險品種,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保險。要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引導、帶動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農村金融機構享受政策優惠要與承擔責任義務相匹配,保証國家扶持政策真正惠及“三農”。

  著力解決小型微型企業融資困難。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需要推動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改革創新和規范發展。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遵循市場原則的前提下,積極開展適合小型微型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創新。完善財稅、擔保、保險等政策支持體系和差異化監管措施,調動金融機構服務小型微型企業的積極性。加強適合小型微型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建設,加大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對小型微型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創業投資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投資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小企業集合債券等融資工具,拓寬融資渠道。深化郵政儲蓄銀行改革,增強支農和服務小型微型企業功能。

  發展小型社區類金融機構是解決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要因地制宜,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小金融機構發展,形成競爭充分、服務優良、風險可控的金融服務體系。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發展小金融機構要與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不可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小金融機構要立足當地、立足基層,主要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不貪大求全,避免盲目跨區域擴張等經營行為。要下決心清理和規范各類收費項目,並結合金融業特點,建立科學合理、公開透明的收費制度,切實減輕企業實際融資成本負擔。

  (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著力加強公司治理。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推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建設,是金融機構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金融機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抓住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一是形成有效的決策、執行、制衡機制。進一步厘清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的職責邊界,完善重大事項的決策機制和程序,加強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防止內部人控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實於日常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之中。二是健全資本約束機制。推進金融機構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准入,鼓勵、引導和規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參與銀行、証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改制和增資擴股。三是建立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現代金融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要健全董事和監事提名、資格審查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探索市場化的高管人員選聘機制。要切實加強金融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職業操守。四是健全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要認真進行制度設計,探索建立規范有效、包括薪酬制度在內的激勵約束機制。要苦練內功,努力把我國金融機構建設成為具有良好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

  政策性金融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作用,宏觀層面上可以有效支持國家發展戰略,微觀層面上可以彌補商業性金融的不足。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強化政策性功能,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慎重把握自營性業務發展,嚴格管理業務范圍。要明確劃分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行分賬管理、分類核算,防范道德風險。對政策性業務,由財政給予必要的支持﹔對自營性業務,要嚴格資本約束,實行審慎性監管。要抓緊修訂公司章程,完善公司治理組織框架,合理補充資本金,建立科學考核評價機制與外部監管制度。開發銀行要堅持和深化商業化改革,妥善解決債券信用、資金來源、監管標准等問題。
【1】 【2】 【3】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