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郝立新2018年05月31日08:16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思想如同流星般一闪即逝,而有的思想却像恒星一样熠熠生辉。发表于1848年年初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不仅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失色,反而随着实践发展越发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并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刻影响。170年来,历史见证了伴随《宣言》而来的思想变革和实践飞跃,见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见证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见证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宣言》的科学力量和价值魅力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和现实道路,预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崇高理想。《宣言》不仅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行动纲领,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指南;它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影响巨大,而且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宣言》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宣言》以其科学的洞见、深邃的思想和磅礴的气势,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开辟了人类思想的新纪元。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人类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宣言》透彻地阐述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宣示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年至1847年间,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重要著作,在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批判地超越旧思想的过程中创立了新的世界观,形成了唯物史观。《宣言》对新的世界观作了第一次集中而简明的阐释,这体现在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中: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史观关于从生产方式特别是经济关系出发来理解社会历史基础进而理解整个社会的思想,颠覆了以往从神、思想观念或政治制度等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及其基础的唯心史观。它构成了《宣言》的主线,成为马克思主义大厦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宣言》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运动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二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宣言》的发表,既宣告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又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向实践的发展。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毫无疑问是建立在这两大发现基础上的。《宣言》第一次系统完整、淋漓尽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仅仅诉诸道德情感的空洞说教,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阐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和依靠力量。《宣言》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比如: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由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工人阶级是历史上的先进的革命的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工人阶级政党即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争取自由解放、实现美好生活、建立美好社会的道路。

  《宣言》吹响了工人阶级革命的号角,成为革命运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宣言》的科学理论指导,就没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宣言》是极具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它熔科学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于一炉,一经发表便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共产党宣言》是真正的海燕”,它预示了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的到来和发展的趋势,预示并指导了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间都已传播得很广了”,“《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从1850年起,《宣言》的德文版先后在瑞士、英国和美国重版过数次。1869年以后,又先后被译成俄文、英文、法文、丹麦文、波兰文、西班牙文、亚美尼亚文等。“《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恩格斯逝世后,《宣言》奠定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宣言》的中译本于1920年问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一大批革命者,成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读物或入门老师。正是在《宣言》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时至今日,《宣言》在170年间被译为200多种文字,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责编: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