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语言肩负着传播知识信息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责任,是社会大众日常接触与模仿的重要语料来源。影视剧语言的社会功用不可小觑。首先,影视剧语言展现了国家和地方的形象。其次,影视剧语言能够传播社会各行业的知识与信息。再次,影视剧语言对青少年的语言学习起着助力作用,被不少中学和大学课堂用以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最后,影视剧语言因其广泛的传播,还具有示范汉语普通话的榜样力量。
影视剧语言中的失范现象
影视剧语言中的语音错误时有发生。这些语音错误往往是影视剧演员或者配音演员无意读错、未被纠正的字音。其中,把甲音读成乙音的错音现象在影视剧语言中最为常见。影视剧语言中的词汇错误也令人堪忧。这类错误经由影视剧作品广为传播,极易引起大众不自觉的模仿,对现代汉语词汇的稳定性会产生较多不良影响,最明显的词汇错误即是指称名号有误,这类错误多是由于词义不明而造成的。
比如“臣妾”一词,常被许多历史题材影视剧作品使用。皇帝的后宫佳丽多以“臣妾”自称,而实际上,古代汉语中的“臣”和“妾”只能分开使用,混用或乱用在一起都是不正确的。《尚书传》云:“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可见,“臣”本义为“男性奴隶”,后引申为“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妾”本义为“女奴”,后常用来表示“男子在妻子以外另娶的女子”。因此,“臣妾”这个词在古代汉语里是没有“皇帝嫔妃”的含义的。皇帝的嫔妃若要自称,其实与大多民间女子一样,自称“妾身”或“妾”就可以了。
再比如“格格”一词。大部分描述清朝历史的影视剧作品都用“格格”来称呼公主,并且逐渐将“格格”的含义等同于“公主”。实际上,满语里的“格格”指“小姐”,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作为定制封号使用时,“格格”相当于“公主”,是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但是,“格格”同时也可作为非正式称号使用。一些地位高贵的女性可以称作“格格”,如“苏麻喇额涅(母亲)格格”;或是无正式封号的贵族之女,还有清朝亲王的位在侧福晋、庶福晋之下的低阶妾等。现在“格格”在大众心中词义范围的缩小与影视剧语言的误用有很大关系。
影视剧语言中的语法错误易成定式。语法错误在影视剧语言中并不多,但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竟然已经成为了诸多影视剧语言中的一种定式。如历史题材影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最初是从明朝朱元璋时才开始使用的,即只有明清两朝的诏书才会出现这样的开头。而唐朝的诏书一般仅以“门下”二字开始,元朝诏书的开头则应是“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所以,并不是所有影视剧作品都能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应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是指尊奉天命,“承运”是指继承“五德”,即“金木水火土”,“奉天承运皇帝”即是指这个皇帝的君权天授。另外,根据圣旨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随后的“诏曰”还可换为“制曰”、“敕曰”其他两种形式。然而,这个结构错误的句子已经在大众心中扎根,并在许多影视剧作品中广为传播了。
还有一类十分明显却被听之任之的语法错误,即是结构助词的随意使用。“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是现代汉语里不可或缺的虚词,主要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定语后面使用“的”,状语后面使用“地”,补语前面使用“得”。然而,在影视剧语言里,这三个结构助词却一再被错误使用,并且大有泛滥成灾的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