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陈定家:信息时代尤需精品意识【2】

陈定家2018年06月08日10: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陈定家:信息时代尤需精品意识

  过载与滥造互为因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为信息时代的极大丰富欢呼雀跃时,“潘多拉魔盒”也随之被悄然打开。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呼啸而出,图像、声音、文字的海量数据流纷纷涌向“云端”,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永无止境:信息增长越快,欲望越是强烈。与此同时,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展速度与管理水准,却常常满足不了信息急剧增长的需求。于是,“秩序混乱”“交通阻塞”难以避免。在物质层面上,信息过载带来的是设备内存溢出或频繁死机;而在接受心理层面,信息过载使得信息接受者焦虑不安,无法冷静地搜索和取用对自身有用的信息,严重者甚至放弃自我判断,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此一来,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隐患。

  康德说过,“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除了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功能。”但这种功能终归有限,一旦污染超过极限,后果不堪设想。信息空间同样存在这样的“限度”问题,文艺领域也不例外。20世纪初,有诗人曾歌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将其誉为“盛开的黑牡丹”,赢得当时读者的喝彩,因为那时提倡发展工业,“碳排放”尚未对大气自净功能构成致命威胁。但这一热情比喻在今天只能招致反对,因为“盛开的黑牡丹”正带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犹如突破空气自净功能底线的“黑牡丹”一样,信息过载也是一种生态失衡,是信息“自组织系统”失控和无目的恶性膨胀的结果。

  如前所述,网络文艺创作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艺术生产模式,改写了创作理念与惯例。与传统文艺创作“两句三年得”的精益求精精神相比,“快些,再快些”成为网络创作与传播成功的要诀。不少网络作家,日出万言,常年不辍,商品意识遮蔽了精品意识。至于网上网下形形色色的改编改写,其速成与高产更是令人咋舌。早在网络兴起之前,就有人惊呼人类步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尽管人们早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网络造成如此猛烈的信息狂飙还是让人始料未及,震撼不已。

  对于包括文艺创作在内的精神产品生产而言,信息过载有时甚至比信息缺失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海量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新作品新产品轮番轰炸,有意无意地模糊了判断标准,甚至导致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之作趁机大行其道,某些调侃崇高、消费历史、戏说经典的所谓“创作”也浑水摸鱼。读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通读作品,哪怕面对的是一篇散文、一首短诗,不少人也只是浏览一下标题而已。面对这种情形,一些作家、艺术家、商家为博“眼球”,加大推销力度,甚至空有噱头,弃文艺产品的实质内容于不顾。如此一来,信息过载与作品粗制滥造互为因果,长久下去必将破坏文艺生态,给受众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小觑。如何改变信息过载与粗制滥造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