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多个战略性、全局性文件先后发布,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确立了科学发展的总体架构。同时,党中央决定把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为进一步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决策职能和统筹协调作用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重大举措促使我们对网络内容、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能力不断增强,使网信工作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和完善。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做好网络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工作,才能在多方面、多领域完善机制、汇聚力量,推动形成网信工作“一盘棋”新格局。
第五,必须抓住关键,实现重点突破。目前,我国网信事业的两个重点分别是取得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构建网络安全的“新长城”。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垄断,要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构建网络安全屏障,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应急指挥能力、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主体防护责任和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等一系列措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稳定运行、经济健康发展。这两个方面是网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才能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使网络安全得到真正保障;只有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才能为我们专注于关键技术研发提供坚强保障。
第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贡献力量。网信事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适应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特点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出实招,见实效,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首先,应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党员干部尤其是从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对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深刻领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信息化前瞻意识,提升信息、网络运用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维护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其次,应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我们应在这些方面认真打基础、建平台,把信息化平台做大做强做优,通过联合协作实现信息技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信息化支撑。同时,要集中力量探索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统一标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类型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式方法创新;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入更多的海外机构用户,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在更大范围的传播。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明确目标、有所遵循、不畏艰险、砥砺奋进,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网信事业蓬勃发展,为新时代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