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战略辩证法: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基础【3】

韩庆祥2017年12月20日08:59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战略辩证法: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基础

  动力机制、平衡机制、治理机制三者之间的战略辩证法

  现代化发展规律,说到底,就是动力、平衡、治理这三大机制协调且形成合力的规律,现代化着力解决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平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一个社会没有动力,就好比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个社会失去平衡,就好比一匹脱缰的野马;一个社会既有动力又达至平衡,治理是关键。

  推动发展的“三大机制”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现实要求。动力机制,是由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动力系统及其作用机理和方式,其基本表现是活力,它释放着社会发展的能量。当下我国在动力机制上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发展新动能不足,创新活力不够。所以,建设动力机制,要求我们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注重使改革、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三大动力发挥积极作用。

  平衡机制,指社会发展各部分和各要素间保持协调、和谐且稳定有序运行的机理和状态,其最高表现是和谐,它保持着社会发展各领域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机制的重要性在于主要解决社会发展的平衡和谐稳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当今我国在平衡机制上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平衡、和谐、稳定还不太够。为避免社会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注重平衡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表达和协调机制,以整合各种合理要求,凝聚各种有效力量。它要求我们注重利益平衡,提升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能力;注重权利平衡,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司法公正;注重心理平衡,切实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治理机制,是以理想目标为尺度,通过调整,解决社会发展在动力和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达到协调、优化,从而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相适应,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方面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理理念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在治理对象及其目的上,实现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协调、配合、优化,使利益、资源达到公正合理的分配;在治理内容上,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部分;在治理方式上,采取改革的措施,对于部分不适合的部分,需要及时进行改革;在衡量治理机制的标准上,主要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是否协调、配合、得到优化,看利益、资源是否达到公正合理的分配。

  从整体关系来看,“三大机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三大机制分别是人们观察事物发展的不同方式,是人们考察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不同维度。同时,在研究某一个对象时,这三大机制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且彼此理解,它们在结构上相互协调,在功能上相互补充。“三大机制”是分析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种重要框架,可用来分析、解释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既可用来观察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状况,也可用来分析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状况。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运用三大机制的分析框架,分别从发展动能不足、发展失衡、治理滞后三个根本层面,分析导致世界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三大矛盾,认为这是全球发展的三大根本问题。因此,从哲学角度看,可把动力、平衡和治理三大机制上升到治国理政高度,将其看作是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看作是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机制。

  【参考文献】

  ①韩庆祥、张健:《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哲学基础:战略辩证法》,《光明日报》,2016年1月13日。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