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英国智库在“脱欧”进程的角色及影响

张霄2017年09月07日08:3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英国智库在“脱欧”进程的角色及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缘因素,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即使加入欧盟后,英国也长期处于一个“圈内外人”的尴尬身份。2010年以来,随着欧债危机、移民危机和恐怖主义的影响,英国国内 “疑欧”情绪日趋暴涨,“脱欧”呼声也越来越大。2016年6月23日,英国“脱欧”公投正式拉开帷幕,次日计票结果显示,51.89%的投票赞成英国“脱欧”,这成为了英国2016年政治舞台最大的黑天鹅事件。“脱欧”公投引发了多米诺效应:首相卡梅伦宣布辞任,特蕾莎·梅重组内阁。从拒绝民众第二次公投请愿,到议会对“脱欧”决议进行质询,再到最终“硬脱欧”方案出炉,英国“脱欧”进程可谓一波三折。作为“智库强国”的英国在“脱欧”进程中,其智库本身被赋予的身份和任务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学术和政治交流,值得研究和思考。

“影子外交官”、“政策参谋长”与“智力变压器”

在整个“脱欧”进程中,智库作为英国政治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脱欧”前的舆论造势,到贯穿全程的观点讨论与事态预警,再到关键节点的公开表态和“脱欧”后期的局势维稳,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体现在“影子外交官”、“政策参谋长”与“智力变压器”三方面。

多方辅助,开展二轨外交。二轨外交由美国外交官约瑟夫·蒙特维尔在1982年首次提出,意为与政府的第一轨道外交相对的非官方的外交形式,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智库的首要政治角色,就是作为“影子外交官”,在外交场合中与各方进行非官方、非正式的接触和互动。二轨外交更加灵活和宽松的氛围,可以使参与方不受特定谈判环境和谈判条件的约束,针对各项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充分、自由地展示观点和交换意见,对有效地推进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轨外交的有力“补充”。在此次“脱欧”进程中,这一现象尤为凸显,在公投前夕,一些英国智库,如亚当·斯密研究所(ASI)和经济事务研究所(IEA),通过国际峰会、经济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机会,和欧盟各成员国相关利益集团进行了多次非官方的接触和互动来传达英国政府的政治观点和诉求,是卡梅伦政府顺利推行和实施“脱欧”公投的重要推手。

资政启民,传播思想。从很大程度上,一个国家和政府推行政策本质上是一场“思想的战役”。英国智库的第二个政治角色,就是作为“政策参谋长”,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向社会大众传播政策,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实现资政启民的目的。在整个“脱欧”进程中,几乎每一项政策的辩论、出台和实施,都通过智库来建立传播网络,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多维度的宣传,确保政府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及时、正确、深入地解读和有效地贯彻。同时,社会各界的观点、意见和反馈也会回传,作为政府决策修正和制定的参考。“脱欧”期间,英国议会“脱欧”政策的辩论大会、卡梅伦的辞职演讲以及首相特蕾莎·梅的“硬脱欧”演讲被多家智库(如公共政策研究学会(IPPR)等)通过各自的官方网站、社交软件官方号、播客等新媒体方式进行直播。实现了影、音频及文字同时发布,多语言同步翻译,在线实时评论,即时获取支持率等多项功能,充分高效地推进了信息的双向流通和传递。

答疑解惑,调频各种声音。英国智库的另一个政治角色,就是“智力变压器”,即要能够把不同的话语或观点进行“调频”或者“转换”,确保谈判多方顺利达成共识。脱欧公投涉及的人员和行业众多: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经济收入、文化背景及所在区域等不同因素的巨大差异都容易使各方之间的对话存在偏差或者被错误解读。因此,智库要通过各种方式,多向沟通,答疑解惑,确保信息准确、正向、快速流转。在“脱欧”进程中,英国许多智库都频繁组织和邀请各个国家和各行各业的专家,通过峰会、论坛、讨论小组、圆桌会和电话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多次沟通,将“误差率”减小到最低。

(责编:王瑶、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