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荆学民: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的基础、轴心与边界【4】

2015年04月13日16:1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荆学民: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的基础、轴心与边界

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的边界

强调构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的轴心是提升政治宣传品质,在理论对实践逻辑的耦合意义上,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的边界也就自然清晰了。这个边界应明确表达为:决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谈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决不能离开政治宣传的历史和现实谈论政治传播,决不能在政治宣传以外寻找新的要素,绝不能摆脱政治宣传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重塑政治传播的过程和框架。超出这种边界,肯定是一条走不通的理论歧途。

现在学界有很多人在研究中国的政治宣传向政治传播的转型,认为“传播”与“宣传”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宣传关心主体,传播关心受众;宣传偏重单向,传播偏重双向;宣传侧重直接,传播侧重间接;宣传强调覆盖,传播强调渗透;宣传具有刚性,传播兼有柔性;宣传重视信息筛选,传播重视信息公开,等等,因而,“宣传”应向“传播”转型。其实,这几点并不能成为“宣传”与“传播”的本质区别,实现“从宣传到传播转型”,倒不如说,这仍然是在政治宣传范畴内提升政治传播品质的努力,这实质上还在我们所强调的边界之内。包括政治宣传的政治传播,有其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主体、受众与媒介。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资本要素越来越深层次地渗入政治传播过程,也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于主体、受众与媒介的现代政治传播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联系,形成了多样化的现代政治传播形态,比如政治宣传、政治沟通、政治营销等。作为政治传播基本要素中的主体,政治权力始终居于统摄地位,因而政治权力主体与媒介的关系是任何政治传播形态中决定政治传播性质的主导性关系。当媒介的功能完全政治权力化,丧失了社会表达、社会阀门、社会引领功能,必将导致政治传播的服务对象单一化,成为无视社会发展规律和有效作用于受众的“主观意志推行过程”;相反,当媒介追求所谓的“价值中立”或完全受资本制约,进而成为危及政治权力主体和有效政治过程的合法性时,政治传播亦将成为以媒介操弄为目的的媒介暴力过程或资本异化传播过程,导致社会混乱,瓦解社会团结。为此,我们强调,构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的边界,就是要保持政治传播中政治权力主体与媒介的合理关系,实现积极、健康、有序的政治传播,其核心在于为党更好地实现执政使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过上共同富强的美好生活,作出扎实有效的学术贡献。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