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王华:现实观照下的华侨历史文献解读

2014年12月04日09:1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民国华侨文献整理与研究”负责人、暨南大学副研究馆员

华侨历史文献是指新中国成立前涉及华侨华人的图书、档案、期刊、报纸等历史文献,同时也包括侨批、谱牒、碑铭、地契、证件等类型的民间文献资料。晚清以来的近代是华侨文献大量产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当前,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华侨历史文献研究的现实意义逐渐受到关注并被重新认识。

屈辱血泪史的见证

猪仔合同、口供纸等文献是历史上华侨华人受到种族歧视以及不公平待遇的第一手资料见证。所谓猪仔合同,又称卖身契或猪仔契,是指旧中国东南沿海的贫民受生活所迫或欺骗,同西方殖民者及其代理人签订的卖身契约。以广州文物市场上一份1859年的猪仔合同为例,合同上的文字为西班牙文,大意是签约人宋亚喜须听候差遣,有效期为8年,规定送到古巴后必须从事一些耕种或放牧、田亩、村庄、家居之类的工作且“不得违逆”,如遇疾病病逾15日,雇主便停发工资,强调主雇双方是心甘情愿签约而“并非抑勒”。由于“猪仔”华工看不懂这种不平等的条例,事实上雇主也从来不会履行契约,华工历经九死一生的海上漂泊后身处异邦寄人篱下,从事繁重甚至是危险的职业,多数人因生病和年老时得不到照顾而挨不到契约期满就客死他乡。口供纸,又称口供状、口供簿等,是广东江门侨乡地区特有的一种华侨纸质文物。1906年旧金山地震毁坏了政府移民档案记录,其中包括华人回国生子报存美国政府的出生纸(出生证明),美国政府为了防备华侨华人利用出生纸大量移民,对入境华人进行严格盘查,一种专门为应付移民官员询问的培训资料“口供纸”便应运而生。口供纸多为长1—5米、宽0.3米左右的纸质长卷,有手写也有印刷的,其中常带有一些歧视性和污辱性的内容。口供纸文献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对华人的移民政策趋于保守和严格控制。此外,各国外交、移民档案的不断揭密和北美铁路华工墓地碑文等文献也证实了华侨华人为当地所作的贡献和得不到公正待遇的史实。

支持民族解放斗争的再现

孙中山先生称华侨为“革命之母”,华侨华人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贡献巨大。除了档案中的政府公报、图书、期刊载有华侨华人为支持祖国革命斗争的事迹,还有救国公债券、纪念券、捐款、捐饷收条收据、奖券等民间文献,生动再现了华侨华人为争取祖国的民族解放而捐钱捐物甚至荡尽家产的慷慨大义。其中东南亚华侨华人贡献最大,自1937年至1941年间马来亚一地华侨华人即捐款和认购救国公债近2亿元。美国华侨华人为支持祖国抗击日寇,仅购买的救国公债、月捐和航空救国捐三项就达18亿元。华侨华人的各类捐款和认购的公债一般都留有票据,一些票据是专门面向华侨群体甚至是某地华侨发行的,如“芝加高救国义捐会收据”即为专门在美国芝加哥华侨华人中为北伐战争筹集军饷的收据。除了捐款,华侨华人还捐赠各类物资甚至直接回国参战,如南侨机工由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组成,共3000多人前后分9批回国参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云南省档案馆等文献机构珍藏有数百幅历史照片和档案资料,加上一些采访南侨机工及其后人的口述视频资料,再现了东南亚华侨华人为了祖国民族解放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历史场景。

2014年7月7日,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举行湾区抗战文物文献展,展出了数百件旧金山华侨支持祖国抗战的文物文献,向世界表明全体中国人永远铭记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传承回报乡梓的赤子情怀

海外华侨华人素有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传统,侨批等文献见证了历史上华侨华人回报乡梓的拳拳赤子之心。侨批的称谓来源于闽南方言,闽南人将“信”称作“批”,潮汕地区俗称番批,江门地区称作银信,是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的家信和汇款的统称。“侨批档案”已成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现存主要有闽南侨批、潮汕侨批和五邑银信三种地方特色侨批。据统计,广东现有16万件、福建有近3万件侨批分别收藏于各类文献机构和私人手中,如汕头邹金盛历经数十年收藏侨批4万件。20世纪初至30年代是华侨汇款和侨批文献大量出现的高峰期,华侨华人寄回的汇款除了赡养家庭,出于爱国爱乡的热情纷纷投资于家乡的工商业和建设事业,促进了一大批中小城镇的经济繁荣。这些汇款还用来兴办图书馆、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对于开启侨乡民智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支持、捐助中国国内公益事业总额超过900亿元,主要用于教育领域,其次是扶贫救济、救灾、基建、卫生、文化科技等领域。侨批文献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侨胞对祖国和故乡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侨胞对家乡和亲人的责任感,见证了华侨华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华侨历史文献承载着千千万万华侨华人的奋斗史、创业史与爱国史。对照旧中国积贫积弱、民族受辱的历史,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侨务工作,专家学者日渐关注华侨华人研究,海内外华侨博物馆的陆续兴建,收集整理了一大批华侨华人的历史文献与实物,华侨华人先贤所经历的苦难、所作出的贡献最终将得到世人的认知与尊重,并将成为全体中国人宝贵的共同记忆。

(责编:秦华、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