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立社之本。30多年来,北大社始终坚持把“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作为全社上下的共同追求,将出版高水准、原创性、开拓性的学术著作作为学术出版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好人文社会科学原创学术图书的出版工作。2010年以来,全国社科规划办将我社列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出版单位之一,我社的学术出版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有力支持。截至今年6月,我社共承担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出版任务133项。
随着后期资助项目成果的陆续出版,我社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对这些历经披沙拣金,最终脱颖而出的学术著作进行宣传推广,努力扩大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这一学术品牌的影响力,切实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鼓励和支持潜心治学、扎实研究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先后出版了 《中国儒学史》(九卷本)、《现代中国美术之路》、《南画十六观》等一批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李中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儒学史》(九卷本)作为国内目前出版的资料最翔实、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的中国儒学通史,先后获得第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主撰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也荣获了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阅读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可以明理启智,亦可怡情养志,北京大学朱良志教授撰写的《南画十六观》便是这样一本优雅悦读之作。他通过对元明以来16位代表性画家的研究,探讨了支配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生命真性问题,并作出了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为了将这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推荐给更多读者,我社迅速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多媒体的宣传推广活动。我们邀请北京大学叶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法教授撰写书评,两位美学家倾力推荐,称赞此书令人 “耳目一新”、“不可多得”;在 《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发表书评、推介、连载或作者专访。同时,通过新媒体推送新书信息和活动预告。图书出版前夕,我社官方微博及“北大博雅好书”微信平台便进行了新书发布预告;出版后,又发布了朱良志教授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堂及凤凰网读书会开设专题讲座的活动信息。今年6月和7月,朱良志教授应邀在“搜狐读书”和“腾讯文化”分别做了关于《南画十六观》的专题访谈,网络点击率都很可观。
在由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好书”评选活动中,《南画十六观》在2013年出版的40多万种新书中作为唯一一本艺术类好书入选。今年“世界读书日”当晚,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首届年度好书推介盛典上,主持人杨晨用她平和清逸的声音朗读了该书的部分章节,以最直入人心的方式将其推向广大电视观众。节目甫一播出,该书便供不应求。
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中,多见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精品力作,积极宣传推广这些作品,将进一步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传播学术研究的正能量。我们将秉持对学术的敬畏之心,恪守对学术出版的专业精神,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申报和出版,不断提升学术出版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