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黄德宽:持之以恒浚抒流别

2014年07月21日09:44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持之以恒浚抒流别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表征,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历史悠久、传承使用至今的古典文字系统。漫长的历史发展,使得汉字系统内部情况极为复杂,揭示汉字系统变易孳乳、发展沿革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欲浚抒流别”,探求汉语言文字“变易”“孳乳”之理,遗憾的是他难以超越时代和资料等条件的局限。而我们这一代人何其幸运,百余年来考古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文字等,都是先秦时代文字形态和运用情况的原始记录,再现了汉字系统快速发展完善阶段的真实面貌,为汉字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汉字发展研究是一项典型的基础性研究,回顾这些年的研究工作,我们深感对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在明确方向和任务以后,最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心无旁骛。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就将研究工作的重点聚焦于汉字发展与汉字理论研究领域。在开展汉字发展有关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先后申报并获准立项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如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商周秦汉汉字发展沿革谱系研究”和“汉字理论与汉字发展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的连续支持,对汉字发展这项基础性研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不必因为经费短缺而弃难从易,可以组织团队,集中精力,潜心研究。经过近20年的坚守,我们陆续完成了《古文字谱系疏证》《古汉字发展论》两项成果,不仅顺利通过了鉴定结项,而且都得到同行专家的较高评价,分别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目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汉字发展通史”的研究工作,该项工作在中期评估时也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

汉字发展研究之所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还得益于这些年来我们将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一批研究汉字发展问题的青年学术骨干和后备力量。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尤其是古文字和汉字发展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结合汉字发展研究课题的开展,我们已经培养出20多名博士研究生,指导了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严格的基础训练和学风培育外,我们将自身研究汉字发展问题所形成的理论认识和成果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学生,并结合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撰写博士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将人才培养与课题研究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学生结合学位论文开展的研究工作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理论认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古文字与汉字发展研究是一项寂寞清苦的事业,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能坚守在这一研究领域,许多已成长为本领域的学术骨干,成为我们研究队伍中的有生力量。

开展基础学科重大问题的研究要想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也少不了研究团队的密切合作。我们完成的《古文字谱系疏证》和《古汉字发展论》,前后耗时近二十个春秋。为了完成这两项工作,课题组成员甘坐冷板凳,焚膏继晷,不辞辛劳,互相支持,互相砥砺,体现出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些年来,课题组成员有的已从初出茅庐的青年成长为副教授、教授,让人欣喜;有的则满头青丝变成飘飘白发,令人感到岁月易逝。我们从事的学术事业正是这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为安徽大学教授,新著《古汉字发展论》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