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花建:建设文化产业园区“3.0”版

2014年07月08日16:4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通过改革文化体制和创新文化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而建设各种层次、各种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集聚区,正是培育中国文化创新活力的重要载体和强力引擎,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领域。

集聚文化园区的创新力

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与提升文化创新力,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文化创新力是把各种资源转化成新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成果的效率、业绩和能量的总和。文化创新力包括创意、创新、创造,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最为核心、最有效率、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核心能力。它的主体是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文化企业和机构,要使国家的文化创新力永不枯竭、充分涌流,就要有一个鼓励创新、集聚要素、培育主体、降低成本、先行先试、辐射引领的发展路径和培育空间,其路径之一就是通过文化产业园区的不断升级,使其成为文化创新力的集聚区、示范区、先导区。

随着知识经济的潮流,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园区从集聚企业、扩大规模、注重产能、注重产业增长速度的“1.0版”,发展到打造平台、快速成长、注重效益、注重研发成果产业化的“2.0版”,再进一步提升到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虚实结合、注重培育创新型企业,并且与全球化网络相结合的“3.0版”,从整体上看,是园区培育创新力的平台和能力越来越成为核心功能,园区发挥文化创新力的效率和规模越来越成为核心指标。

根据世界科技园协会所做的统计和分析,2001—2011年该协会在全球的成员园区包括许多科技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生了深刻变化:园区的各种平台和项目中,拥有产业孵化器的比例从82.3%上升到91.6%,拥有研发机构和研发中心的比例从78.5%上升到80.7%。与此同时,园区的创新激励能力越来越采取“软—硬”相结合的举措。在刚性制度方面,越来越注重通过融资、税收、项目、优惠、租赁等方式进行激励;在软性鼓励方面,越来越突出人性化的服务,让创业者的创新活力在园区内获得充分释放。

我国正面临着产业和城市双转型的重大历史任务,那就是产业增长方式从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城市经济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型,城市建设从无序和低效益开发向集约型、生态型发展转型。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新一轮发展,必须敏锐地把握住全球化的潮流,通过不断地升级转型,焕发创新的活力,并且为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优化产业布局 整合优势资源

大量实践证明,无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化大都市,还是沿海与内陆的中小城市,无论是以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新媒体、影视服务等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区,还是以绿色印刷、先进文化装备制造、工艺美术品开发等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区,在转型升级、集聚创新的过程中,都必须把握住文化产业持续创新的三大要素:动力系统(包括创新理念、创新兴趣、创新决心,即普遍认同创新的价值观念——“创新文化的DNA”)、制度建设(包括形成激发、运用、实施文化创新的体制,以及行政机构、中介组织、企业、高校、个人的有效配合)、要素管理(通过多样化政策引导形成一个资源合理配置、要素系统组合的格局,从而达到产业资源有效利用、企业创新成本有效控制的效果)等,才能使得文化产业园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新活力引擎。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都出现了一批率先推动升级的文化产业园区,运营者针对前阶段园区建设中出现的项目重复、投资效率低、培育能力差等问题,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比如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首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的张江文化产业园,围绕“文化、科技、金融”相融合的特色,坚持“创意科技、创新服务、创业精神”的核心理念,依托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整合优势资源,2012年园区产值超过200亿元,连续四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各类文化企业累计入驻数量达到350多家,引入和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科技型、规模型的文化企业,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科技上下游产业链,是全国同等规模中产出效率最高的文化产业园之一。张江文化产业园的一大特点是善于发挥“平台经济”的作用,在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新媒体等重点领域,建立提供技术研发、设备共享、内容配送、投资融资、产权保护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和建设了上海产权(版权)交易中心、上海版权服务中心等,集中建设作品版权保护应用平台、数字转档转化服务平台、上海信息传播服务平台、数字出版云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有利于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形成要素流通和集聚效应。

发挥集聚效应构筑一站式服务基地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升级应该有不同特色的路径和方法,善于把经济特区、内陆城镇、流通市场、文化传统、民间工艺等不同的资源整合成园区的发展要素,既要利用资源优势,也要提升竞争优势,这本身也是一项文化的创新工程。如中国(深圳)设计之都——田面创意设计产业园等,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协同创新的潮流,以“融·和·价值”为核心观念,吸引国内外创意设计知名企业和国际设计大师进驻,意在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打造具有创意设计、研发、制作、交易、展览、金融孵化、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认证、培训、评估及公共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基地,年年贡献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文化创意成果。而处于浙中内陆的浙江省东阳市,则依托几百年来“百工之乡”的悠久遗产和文化传统,结合产业转型、传承文脉和新型城镇化的三大历史要求,形成以工艺美术、影视服务、博览会展、文化旅游等为特色的10多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基地,成为汇聚资源、培育企业、传承文脉、壮大优势的主要载体,集聚了文化产业企业、机构和经营户近3000多家。其中包括影视制作和服务企业520多家,木雕·红木家具规模以上企业95家,工商登记注册的木雕·红木家具生产企业1035家。东阳所辖的横店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2014年世界手工艺大会暨世界手工艺协会理事会50周年庆典也将在东阳举办。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文化创新力集聚区,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正在逐步展开,尽管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破解,但是它已经显示了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让文化创新能力充分释放的前景。

(本文系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13&ZD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