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刘进田: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

2014年05月21日13:4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验—超验关系方法论模式中的价值哲学研究”负责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重视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我国的家风家训文化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后随着时光推移,产生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著作,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家范”、“家则”、“家箴”、“家约”。明清时期,家风家训文化最为流行。清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搜集了大量有关家训的名言警句,影响广泛。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一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勤劳俭朴、耕读传家、自立自强、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家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的同时,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对其加以创造性转化,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和培育起到积极作用。

建设家风家训能够健强个体的心理和精神。在多变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和精神往往会产生困顿、迷惑,此刻如果你想起父母讲的一两句有哲理的话,就会感到安然妥帖,就会克服心理和精神障碍。国学名家汤用彤、汤一介父子的家风祖训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这一家训帮助汤用彤、汤一介渡过了一生中的很多难关,足见家风家训在个人安身立命中的重要作用。这也给我们在个人成长中重视家风家训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建设家风家训能够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又偏重于学生的智育,使教育偏离了本义。重视家风家训教育,发挥家庭在培养人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中的作用,可以弥补目前的教育偏差。中华文化向来重视家和家文化,家文化、家风、家教对人的教育作用很大。直至今天,如果我们说某人素质差,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家教不好。这是因为,家教就是通过家风、家训、家范、家箴等方式来施行的,家风家训弱化了,人的文明素质的培养就会受到局限。

建设家风家训能够提高国民的精神文明水平。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生活的场所有家庭、有单位、有公共领域,这些领域和场所都应有所规范,这样生活才会有良好秩序,才会和谐温暖。家庭的规范就是家训、家范。家风、家训所孵育的良好素质会延伸到家庭外的社会生活,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责编:赵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