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文秋芳:以语言资源调查推动国家语言能力提高

2014年03月26日09:0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鉴于语言资源调查的专业性较强,可由国务院牵头组建一个跨部委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制定语言资源调查的宏观政策和实施方案。

掌握语言资源是行使国家语言能力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适应形势的迫切要求切实加强调查。

当前,我国语言资源调查与掌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薄弱的状况。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少长周期的语言资源普查数据。世界各国一般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特点是计划周密、覆盖面全、数据采集规范、信息准确。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都充分利用人口普查的机会,调查全国的语言资源,既节省了成本,又实现了数据的周期性更新。我国也进行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但从未涉及语言信息方面的调查。上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末,我国政府曾组织过两次大型语言普查,其中包括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但不包括外语信息。类似这样不定期地对语言资源单独组织调查,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数据采集也难以规范化、常态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由于缺乏连贯性,数据的用途极其有限。

二是缺少短周期的语言资源抽查数据。除了长周期的语言资源调查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开展月度经济抽样调查时,会附带调查语言资源的动态变化。例如美国政府从1996年开始将语言信息纳入每月的社区抽样调查中,抽样比率为1/480,每户每5年被抽取一次,数据采集的方式有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和入户登记等方式。目前,我国国家统计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调查队,负责定期收集能源、消费、价格、收入、劳动力等多方面数据,暂未将语言信息纳入其中。

三是缺少高校学生的语言学习分类数据。了解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语言学习情况,既有利于提高国家语言资源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又能为国家语言人才资源配置提供依据。美国政府对此项工作极其重视。从1958年起,美国教育部委托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对全美高校本科生、研究生语言课程注册情况进行普查。普查周期约为2—3年一次,至今已组织了22次,涉及美国2514所大学,覆盖99%的高校。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数据仍属空白,教育部每年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中也无相关信息。学术文章中出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教学研究会提供的粗略估计。

四是缺少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目前,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均建立了国家级语言资源数据库,尤其以美国最为完善,不仅拥有面向社会的语言资源库,还拥有专业性很强的军队语言备战指数系统。美国面向社会的语言资源数据库称为“语言地图”,由美国现代语言学会负责建立和维护。数据来源有3个,一是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二是每2—3年一次的高校学生外语课程注册信息调查;三是每月一次的社区抽查。当国家处理与语言有关的事件时,可以随时通过该数据库迅速查找和调用所需要的语言人才及相关信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未开展连续的、系统的语言调查,缺少语言资源数据,语言资源库建设工作无从谈起。

由上可见,我们加强语言资源调查,逐步提高国家语言能力的形势相当迫切。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成立语言资源调查协调管理部门。鉴于语言资源调查的专业性较强,可由国务院牵头组建一个跨部委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制定语言资源调查的宏观政策和实施方案。具体任务包括:商讨并决定语言资源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制定语言资源调查数据的使用方法;遴选调查高校语言课程注册数据的单位;决定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措施等。

第二,建议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增加对公民语言使用状况的统计。调查可以问卷的形式呈现,涵盖对惯用语言和其他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可以借鉴国际做法,如美国的语言调查问卷中有“一个人在家除了英语外经常说的语言是什么?”等问题;俄罗斯普查语言信息的问题是“除俄语外,您还通晓哪些语言?”;法国语言抽样调查也设计了系列情景化问题。

第三,对语言资源进行动态、分类调查。除人口普查外,建议增加语言资源的年度抽样调查和每2年一次的高校语言课程注册情况调查。年度抽样调查可由国家统计局纳入常规抽样调查中,统计结果可了解到两次人口普查相隔的10年间,语言资源变化的趋势和特点。高校学生语言课程统计结果可以帮助国家调整语言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

第四,依据语言资源调查结果,逐步建立语言资源数据库。该库可以分为3个子库。基于人口普查所得到的语言资源数据,建立全国语言资源数据总库,提供我国语言资源种类和各类别语言掌握的人口情况;基于年度抽样数据,建立全国语言资源动态数据库,揭示语言资源年度变化情况;基于高校语言学习数据,建立全国高校语言人才库。有了这样一个国家级语言资源库,它能为国家提供语言应急和语言援助服务,同时为制定语言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责编:赵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