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夏敏:中琉邦交语境中的涉琉文学

夏敏2014年03月12日09:15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中琉邦交与涉琉文学研究”主持人、集美大学教授

《使琉球录》是册封使前往琉球留下的各种发现、辨异、述史和记录见闻的文字,从明嘉靖五年陈侃始作《使琉球录》,除去两次例外,所有册封使归来皆著使录并刊行于世,流传迄今共13部。

古琉球与中国有着507年的邦交(宗藩)关系,是中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明清之际,中国相当多的文学作品取自琉球题材 (如清沈复 《浮生六记》之第五记“中山历记”等),琉球国被日本吞并(1879年)前的所有公务文书和国史 (如 《中山世鉴》、《球阳》等)和所有文学作品均用汉语创作。中国涉及琉球的创作活动始于册封使使琉球归来的各种《使琉球录》,里面记述了他们往返及逗留琉球期间的事迹与见闻,这些使录文字中不乏精彩的文学描述以及各种诗文,成为明清之际中国文坛海洋书写最精彩、最集中的风景之一。而琉球汉语诗文,通过琉球人来华朝贡、京闽求学、接待册使以及琉球的久米村的华裔后人推动,也是精彩纷呈,特别是其中的中方部分,蔚为大观。

明清涉琉文学作品的中方部分,首先集中出现在历代《使琉球录》中。

《使琉球录》是册封使前往琉球留下的各种发现、辨异、述史和记录见闻的文字,从明嘉靖五年陈侃始作 《使琉球录》,除去两次例外,所有册封使归来皆著使录并刊行于世,流传迄今共13部。明朝的册封使都是经过科场筛选、进入到六科和行人司的文职官员,清朝自第二批使臣开始,确定翰林和内阁中书为正副使臣,他们都有相当好的文字功底和学问,很多是明清名负国朝的重要文化人物,如清康熙年间文名甚负的徐葆光(亮直),他在所有册封使中逗留琉球时间最长,计有八个月之久,方苞在《送汪舟次奉使琉球序》称:“亮直夙以文学知名,兹其行也,其耳目震骇乎乾坤之广大,而精神澡雪于海山之苍茫,吾知其文章,必有载之而出者矣。”由这些册封使书写的“使录”文字,相当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如清嘉庆年间随赵文楷使琉的副使李鼎元《使琉球记》,以日记体记述赵李二人由京入闽,由福州南台岛行舟至那霸,再到册封事毕归舟回闽的每一天,语言平实近人,而多处赋予文学性的笔法。从明代萧崇业之后,不少使琉球作者还将各自创作或搜集的涉琉球文学作品附于使录卷末当中。如明册使萧崇业和谢杰二人使琉球途中互相诗文唱和,集成《皇华唱和集》共18首附于其《使琉球录》中,其中16首是同题唱和。有些作品并未出现在册封使使录中,而是由册封使本人单独刊印成册,如赵文楷的《槎上存稿》,汪楫的 《海东吟稿》、《琉球竹枝词》等。《使琉球录》中的文学书写集中于册封琉球王的唱和诗文、琉球景点观光和习俗介绍以及往返琉球途中遭遇风暴、祈求海神妈祖保佑的惊心动魄的文字。

其次,随同册封使前往琉球的一些文人、从客,也留下了相当多的文学作品。作为使臣的随员,他们是出于对琉球外交需要而受使臣力邀成为同行人员,按规定正使可带3人,副使可带1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出类拔萃的文字高手。例如崇祯六年(1633)随同册封正使杜三策前往琉球的从客胡靖留下了 《杜天使册封琉球真记奇观》(后名《琉球记》)一书,是所有使录中唯一一部以文学及绘画形式编辑而成的作品,该书末尾附有胡靖本人在琉球写下的《中山诗集》。清代使琉球使者周煌的从客王文志撰有《诗集》。

再次,一些与册封使有着友好交往的文坛朋友,在册封使行前归后就朋友使琉球大事彼此进行诗文唱和,也是涉琉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赵文楷、李鼎元之行,“一时廷臣及四方士大夫赠诗,凡近体二千余首”。与王士祯齐名的清初诗文大家朱彝尊在好友汪楫使琉球前夕,便赋诗多首(如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等)相赠。其他人像理学名臣汤斌、毛际可都有诗文赠送汪楫的本次出征。这些唱和酬答的涉琉球文学作品,表达了我国文人对册封琉球这一官方行动的高度重视,它们既包括册封使及其相从赴琉球人士去国或归国时与友人们彼此的相互赠答,也包括与琉球文人交往时彼此赠答的诗文之作,比如一些琉球文人向中国文友主动索要诗文,或者与琉球文人有交往的中国文人赠与琉球朋友的诗文,例如光绪八年,琉球人蔡大鼎拟刊刻《北上杂记》,约请中国好友谢维藩作序,谢不仅赠序,而且赠诗六首。蔡大鼎晋京朝贡所得诗作辑为《北燕游草》,共收259首诗歌,集前他人贺诗就有12人35首之多。这些赠答之作,体现了中琉文人的密切交往,以及对两国友情的高度珍视。

最后,明清有大量作品以琉球为文学题材和意象,展开各种奇特想象。

这些作者大概多少听闻过琉球的各种传闻和书籍,或许与使琉球文人、琉球文人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交往,于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多多少少写下了以琉球为对象的文学书写。这里面既有汤显祖、蒲松龄、王士祯、姚鼐、方苞这样的文坛巨子,也有名微言轻或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作者。

(责编:张湘忆、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