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按研究计划“第二阶段”目标:课题组应于2015年2月前完成“历代朱子学著述”校点20种、《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影印编集,及《朱子学古籍总目》、《近百年朱子学研究论著索引》、《近思录传播与朱子学史》编撰等项目;并于本阶段中期举办一次以“朱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为主题的小型学术研讨会(参见投标书)。现可确定,上述阶段性目标之主要部分已提前一年完成。具体而言,即其子课题一“历代朱子学著述丛刊”之“《近思录》专辑”校点古籍21种、子课题三“历代朱子著述珍本丛刊”之《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影印古籍28种,将分别于2014年4月、2013年12月由华东师大出版社正式出版。其它如子课题四之《朱子学古籍总目》、《近百年朱子学研究论著索引》编纂,子课题五之《近思录传播与朱子学史》编著,均在正常编撰中,并能如期完成。此外,子课题二“历代朱子学论述文类”纂辑之“治政科试编”,已搜检辑集资料40余万字,并初步完成编年框架;子课题五之“朱熹与友朋弟子往来书信”编著,亦已完成30余万字书稿。并筹划于2014年上半年“历代朱子学著述丛刊?《近思录》专辑”出版之后,依托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中华朱子研究会等学术机构,主办一次以“朱子《近思录》文献整理与研究”为专题的小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近思录》专辑”21种校点稿已全部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本约300万字,以备朱子学文献数据库建设之用。版本调研单位有国图、上图、南图、浙图,北大、清华、复旦、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中科院图书馆,辽宁省、湖南省、山东省、无锡市、嘉兴市图书馆,以及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等。所用21种校点底本全部复印装订成册,专室储藏,以备朱子学文献中心建设之用。调研所得《近思录》海内外孤本6种亦悉数复制(复印或照相)留档,分别是国家图书馆藏清黄叔璥手稿本《近思录集朱》,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刻本清张习孔《近思录传》、光绪刻本清汪绂《读近思录》,无锡市图书馆藏万历刻本明江起鹏《近思录补》之、辽宁图书馆藏清抄本清郭嵩焘《近思录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日本宽文年间刻本宋蔡模《近思别录》。
编纂“历代朱子学论述文类?治政科试编”,凡查阅古籍三百余种,引录古籍一百余种,总字数逾40万,并全部录入电脑。先后编制《古籍总目朱子著述目录》、《历代朱子学者及其著述目录》、《朱子学文献书目》、《朱子学研究相关书目》等20余种学科目录,全部录入电脑,形成约23万字的电子文档。
自课题立项迄今一年半内,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首席专家及课题组主要成员所在单位)先后主办过二次朱子学研究学术会议:? 2012年5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台湾“中研院文哲所”联合主办“朱子学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年10月在湖南长沙,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联合主办“传承与开拓: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首席专家在会上介绍“朱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计划与执行情况,广泛听取海内外朱子学研究者意见。此外,2013年7月,首席专家与二位子课题负责人出席在江西婺源召开的“两岸四地朱子学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推介“历代朱子学著述丛刊?《近思录》专辑”编纂出版情况,并就下阶段“朱陆异同专辑”整理计划,征求与会学者意见建议。课题执行获得海内外著名朱子学和古文献学研究专家的关注和支持,安平秋、陈来、束景南、(台)林庆彰、(美)田浩、(日)吾妻重二等,已慨允担任“历代朱子学著述丛刊?《近思录》专辑”学术顾问。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除在前述各学术研讨会上推介阶段性研究成果外,计划明年上半年召开以朱子《近思录》为专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着重推介“朱子学文献大系?历代朱子学著述丛刊?《近思录》专辑”编纂出版的学术史文献意义和价值。
又2012年12月,在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颁发证书仪式上,由特聘研究员、课题首席专家严佐之教授发表就职学术演讲:“一部书串起七百年理学史:《近思录》后续著述及其思想学术史意义”。该文将作为“《近思录》专辑”的代总序。
自课题立项开题以来,课题组共召开各种学术沙龙、业务研讨会6次,前后编写4期《工作简报》(2012年2期、2013年2期),报送国家社科基金办,抄送上海市哲社办、校社科处。
代表性成果简介
“朱子学文献大系?历代朱子学著述丛刊?《近思录》专辑”,是从自宋至清的40余种《近思录》后续著述中,精选有代表性的注释集解、续编补编、读书笔记等21种典籍,予以校点整理。
编纂於840年前的《近思录》,原本只是朱熹、吕祖谦为僻居穷乡的读书人提供的一部理学入门读本,却不想被后世学者一步步发掘出潜藏的巨大学术价值,最终成为最能代表中国古代主流学术思想的经典之一。历代《近思录》续编、补编、仿编、注释、集解、札记等后续著述,总数多达百种以上,此外还有古朝鲜、日本学者的注释讲说著述百余种。作为古代学术思想经典,《近思录》固然有其可以古今转换、历久弥新的思想意义、学术价值,而七八百年来广泛流布于中土、东亚的众多《近思录》后续著述,同样是一大笔值得后世珍视的思想学术史宝贵资源。
此次入选专辑之《近思录》后续著述者凡21种:宋6种、明1种、清14种;注释9种、研读2种、续编补编10种;《四库全书》《四库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未收者10种。其学术价值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近思录》所载的是理学奠基和建立时期的四先生思想资料,其中并没有理学集大成人物朱子的思想资料。”(陈来先生语)专辑选收宋蔡模、清刘源禄、黄叔璥、张伯行等人的“集朱续录”,弥补了《近思录》无朱子思想资源的缺憾,研究者既可藉此洞察朱子理学思想的各个方面,亦可由此考察历代宗朱学者对朱子思想的认知差异和诠释演化。
2、《近思录》后续著述的另一类型,是依仿《近思录》编例来续补历代程朱学者的思想资料,从而构筑起宋元明清程朱理学史的基本框架。专辑精选宋蔡模、明江起鹏、清施璜、张伯行、吕永辉等人的补录之作,为研究历代程朱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提供一张“路线图”。
3、专辑首次揭示多种富有学术或校勘价值的稀见著述或版本。如日本藏宋刻孤本蔡模《近思别录》是最早将张栻、吕祖谦语录补入者,无锡市图书馆藏孤本明江起鹏《近思录补》是最早将明薛瑄等语录补入者,上海图书馆藏孤本清张习孔《近思录传》是仅存的明清之际学者《近思录》注本,辽宁省图书馆藏孤本清郭嵩焘《近思录注》,为研究郭嵩焘打开了一扇别样的窗口,而此文献是《郭嵩焘全集》编者也不曾知晓的。又如张伯行《近思录集解》通行本删去“寡妇改嫁”等条目,其实是尹会一后刻本,此次校点所用张氏原本,保留完整。李文炤注的《续修四库全书》本残缺不全,此次整理用湖南省图书馆藏本补足,使之完整不缺。
专辑选目曾经陈来等著名朱子学研究者寓目,并获首肯。专辑编辑理念和选目内容,曾在数次学术会议上宣示,亦获与会学者赞同,并期盼早日出版。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万)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 1 | 宋杨伯喦《近思录衍註》 | 程水龙 | 古籍整理 | 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 9.20 | 
 | 
| 2 | 宋叶采《近思录集解》 | 程水龙 | 古籍整理 | 同上 | 16.1 | 
 | 
| 3 | 宋蔡模《续近思录》 | 程水龙 | 古籍整理 | 同上 | 4.80 | 
 | 
| 4 | 宋蔡模《近思别录》 | 程水龙 | 古籍整理 | 同上 | 1.15 | 
 | 
| 5 | 宋陈埴《近思杂记》 | 宗韵 | 古籍整理 | 同上 | 1.40 | 
 | 
| 6 | 宋佚名《近思后录》 | 顾宏义 | 古籍整理 | 同上 | 4.15 | 
 | 
| 7 | 明江起鹏《近思录补》 | 丁小明 | 古籍整理 | 同上 | 7.80 | 
 | 
| 8 | 清张习孔《近思录传》 | 方笑一 | 古籍整理 | 同上 | 12.3 | 
 | 
| 9 | 清施璜《五子近思录发明》 | 李慧玲 | 古籍整理 | 同上 | 28.5 | 
 | 
| 10 | 清刘逢禄《近思续录》 | 黄珅 | 古籍整理 | 同上 | 29.8 | 
 | 
| 11 | 清李文炤《近思录集注》 | 戴扬本 | 古籍整理 | 同上 | 12.5 | 
 | 
| 12 | 清茅星来《近思录集注》 | 朱幼文 | 古籍整理 | 同上 | 29.4 | 
 | 
| 13 | 清张伯行《近思录集解》 | 罗争鸣 | 古籍整理 | 同上 | 25.2 | 
 | 
| 14 | 清张伯行《近思续录》 | 张文 | 古籍整理 | 同上 | 4.80 | 
 | 
| 15 | 清张伯行《广近思录》 | 张文 | 古籍整理 | 同上 | 3.50 | 
 | 
| 16 | 清黄叔璥《近思录集朱》 | 秦静良 | 古籍整理 | 同上 | 30.2 | 
 | 
| 17 | 清江永《近思录集注》 | 严佐之 | 古籍整理 | 同上 | 16.4 | 
 | 
| 18 | 清汪绂《读近思录札记》 | 丁红旗 | 古籍整理 | 同上 | 2.10 | 
 | 
| 19 | 清陈沆《近思录补注》 | 张文 | 古籍整理 | 同上 | 21.2 | 
 | 
| 20 | 清郭嵩焘《近思录注》 | 严佐之 | 古籍整理 | 同上 | 16.5 | 
 | 
| 21 | 清吕永辉《国朝近思录》 | 任莉莉 | 古籍整理 | 同上 | 4.20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