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整理与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27日14:17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①进展情况

由于主持人从03年起即进行旧海关出版物的搜集和整理、研究的工作,而参加者由于较长时间利用旧海关资料进行近代经济研究的原因对此也有相当的了解,故本项目自2011年10月立项以后进展较好,相关工作按预定目标有序推进。

第一,收集工作。在本项目立项以前,首席专家已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发现并翻阅了大量的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明了全部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约为1100余卷(期),如果装订好可达600余册。其中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有430余册,如果不计我国国内已出版的《中国旧海关史料》的170册,仍有260余册具有出版价值。除了这四百余册之外,还有一百七八十册的出版物藏于何地,有待查清。在本项目2011年立项之后,主持人即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图书馆等地查尚未找到的旧海关出版物。这些图书馆,除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图书馆并无多少收藏之外,其他两个图书馆都有一定的收藏,但总量比哈佛少得多,其中少量是我以前未查到。项目的其他参加者对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南京二档案馆、天津档案馆等单位也展开调查,但收获有限。后通过中国海关学会的帮忙,由海关总署下文件到上海海关档案馆,才有了较大的收获。目前,原有待查清的一百七八十册的旧海关内部出版物,已有130册左右查到,只有50册左右有待查清。

第二、整理工作。按照几年前首席专家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订的出版协议,《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将于今年开始出版,明年出全。此套书经过首席专家对各本出版物名称的考证、分类后编排,但并非原书的简单复印,还加入22万字的本项目整理研究的成果:

1、前言: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学术价值及其整理和出版,2.8万字;

2、中文和英文目录,3万字

3、书目提要,16万字。其中第一系列(统计系列)的书目提要8万字,建立在首席专家已经正式发表的两篇长篇学术考证文章之上。《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日报、月报和季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着重论述各类专刊的体例、内容、表述方式的形成和变迁过程,涉及旧海关统计制度的出现与变迁、以及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多方面业务在各专刊中的记载等方面内容。由于第二至第七系列以及系列外之书绝大部分是以专题调查报告或研究著作的形式出现,还有一些虽然也是专刊但内容相对单纯,因此它们的书目提要(8万字)均采用逐本介绍其形成背景和蕴含内容的形式,以使学者能够充分利用综合性高的旧海关出版物的历史信息。

目前,对《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以外的其他旧海关出版物,即已经出版的170册《中国旧海关史料》、在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新查到的130余册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也都要撰写“书目提要”。一旦尚未找到的50余册图书找到并完成整理和研究包括撰写“书目提要”,即将三个部分的内容和《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的相关内容合在一起,形成一本包罗全部600余册旧海关出版物的目录、导读和书目提要的著作“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使用指南”,以便于学者了解、查阅和充分利用全部的中国旧海关出版物。此是本项目的子课题,已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

第三、研究工作。

本项目共分成七个子课题,第一子课题“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搜集”、第二子课题“整理”中的撰写“书目提要”,已见上述。第三子课题“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中的地图”,第四子课题“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数据库”,自2012年来逐步推进,相关的地图目录、数据库框架已经建立。第五子课题“文本研究”,已经在第二子课题的基础上,完成《近代海关贸易数据摘编本及其可靠性分析——以全国年进出口额和各关直接对外贸易额为例》(吴松弟等)、《义理与辞章:中国旧海关统计丛书之年刊的编撰原则》(方书生,待刊),现正在逐步推进到:1、梳理旧海关出版物七大系列的内在谱系,以及相互关系:2、继续撰写各类出版物编撰方法上的演进,尤其是专项、杂项、督察系列。第六子课题“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中的专有词汇研究”也已经进展过半。

围绕第七子课题“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与近代中国研究的推进”,运用旧海关资料,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论著:代表性作品如下,在数据采集与运用方面的研究:《源-汇数据在近代经济史中的使用初探——以19世纪末长江中下游诸港的子口税贸易数据为例》(王哲);在经济史方面的研究:《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验证》(方书生);在经济地理方面的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地理》(丛书,第一辑,全国卷、华北卷、东北卷、华南卷)(吴松弟、樊如森、姚永超、方书生);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试论中国近代海关的制度创新—西方制度文化在华传播环境分析》(詹庆华)。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因本项目建立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故有关调查研究的情况,在“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中,已说明了对旧海关出版物的调研和整理情况,本节着重汇报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学术会议。

“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2012年1月8日举行。厦门大学中国海关研究中心前任主任戴一峰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教授,上海市社科院经济所樊卫国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系戴鞍钢教授,课题组特邀成员、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滨下武志教授等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杨志刚处长、葛洪波副处长,以及课题组成员在内的2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课题首席专家吴松弟汇报了项目的简明工作方案,包括课题的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基本内容、子课题的设置以及最终成果的名称、形式及使用去向。专家们再次肯定了本项目的重大意义,表达了相信项目能够按时优质完成的信心,并就如何顺利完成提了很好的建议。

考虑到旧海关内部出版物对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价值以及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总结的需要,也为了促进近代北方经济地理的研究,首席专家吴松弟和主要成员樊如森,还在 2011年12月中旬在复旦大学召开了“近代中国北方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学术研讨会”,来自我国和日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学者,围绕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近代中国北方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今年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项目组多名成员参加了会议,通过会议进一步加深了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数据,如何与其他文献和地方调查的资料结合使用的理解。时正逢本项目立项不久,与会学者还就如何完成本项目提了一些好建议。

第二,学术交流。本项目进行过多次:

1、2012年1月9日,请前来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海关史和海关资料的著名研究者滨下武志教授和戴一峰教授各做了一场学术报告,题目分别是“19世纪末的中国旧海关与世界市场:围绕海关报告的‘书简集’、‘回忆录’和‘市场调查’、“文本阐释与历史建构:晚清海关档案资料的解读与利用”。

2、2012年2月首席专家吴松弟应日本东洋文库邀请前往访问和查书,并于2月15日做了题为: “中国加入早期世博会的历史研究: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为中心,兼论对其整理与研究的必要性”。报告由东洋文库文库长斯波义信主持,中国近代史专家、上智大学前校长顾琳教授等日本学者出席了报告会,并在会上就旧海关出版物的整理与研究与吴松弟进行了交流。

3、2012年9月11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在上海合办“空间分析研究暨长三角数据库合作研讨会”,项目主持人吴松弟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近代长三角各港口进出口贸易和旅客数量数据库”报告,报告后就如何利用旧海关报告中的海量数据制作数据库的问题向与会专家请教。

4、2012年11月29日,中国海关总署和欧盟委员会在上海联合主办“以史为鉴,促进中国海关改革与现代化”的专题报告会,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Robert Bickers教授、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连心豪教授和本项目首席专家吴松弟分别报告。吴松弟的报告题目是“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及其学术价值”,报告后吴松弟与Robert Bickers、连心豪以及中国海关的研究人员就旧海关出版物和海关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5、2013年2月21日至27日首席专家吴松弟应英国伦敦大学Royal Holloway 学院蔡维屏博士、剑桥大学Hans Van De Ven教授和布里斯托尔大学Robert Bickers教授的联合邀请,前往英国参加纪念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司、英国人罗伯特?赫德的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研讨会上做了题为“A Brief Review of Research in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的报告,并就中国海关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与参会学者交流。

6、由吴松弟、滨下武志共同发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韩国仁荷大学韩国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海洋?海港城市?腹地:19世纪以来东亚的交通与社会变迁”,将于今年10月19、20日在复旦举行,运用旧海关出版物研究海洋、海港城市、腹地和相关的交通问题,将是许多论文的共同特点。

第三,国内外合作。

1、国际合作。伦敦大学Royal Holloway 学院的蔡维屏博士以及现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的日本著名学者滨下武志教授,都是本项目组的重要成员,他们除了参与在海外寻找旧海关出版物、参加项目组的学术会议之外,并帮助联系英、日相关研究人员。目前,剑桥大学Hans Van De Ven教授和布里斯托尔大学Robert Bickers教授都表达了对本项目的关注和合作愿望。哈佛燕京学社曾四次出资邀请首席专家吴松弟担任哈佛燕京学者,哈佛燕京图书馆全力支持吴松弟寻找旧海关出版物并将未刊部分引入中国出版,都同意在明年《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出版之后,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合作,在上海召开题为“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与近代中国”的学术研讨会。

2、如上所述,哈佛收藏以外的一百七八十本未刊旧海关出版物的寻找,得到了中国海关学会以及其上属单位中国海关总署的帮助。目前中国海关学会已与首席专家吴松弟商谈,拟出资和利用海关研究力量,与吴松弟参加的复旦大学中国海关研究中心合作,全面进行旧海关资料和海关史的研究工作。另外,本项目得到厦门大学中国海关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上海海关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的支持。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2012年1月8日本项目组举行的“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的简报,以及2012年的年度成果汇报,都已通过学校文科处上报。

2、2012年10月10日,复旦校报《复旦》第7版,以“开启尘封的近代史宝库——访史地所主任吴松弟教授”为题,对本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报导。

3、如上所述,首席专家吴松弟近两年在日本、英国以及美国大学合开的国际会议上都做过关于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均具有宣传本项目的作用。另外,自2006年以来,首席专家在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台湾、香港以及大陆一些大学和学术会议,都做过关于旧海关出版物的学术报告。 

代表性成果简介

第一为文献整理。此类代表性成果有吴松弟、方书生撰写,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使用指南》,其部分成果已用在《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

“使用指南”基本内容包括(1)导读: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结构和学术价值;(2)完整准确的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目录,《中国旧海关史料》、《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以及新找到和目前待找的其他旧海关出版物都将收入其中,并将注明各专刊和各报告、著作的上述各系列中的位置以及目前的收藏单位;(3)上述各系列所收各专刊、报告和著作的“书目提要”。

主要观点、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近代史家已多次强调中国旧海关出版物是研究近代史各方面的资料宝库,但以前因国内深藏于档案馆的原因学者难以利用,知之者甚少。近年来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渐为人所用,但因数量过大、内容五花八门、内含极其丰富、系统复杂的原因,要充分利用仍有较多的困难。“使用指南”将为学界系统地解读、利用这一文献宝库,采掘宝藏略尽绵力,是以数人之力为学界中人铸造打开宝库钥匙之努力。显著的影响还需要等待数年,虽不敢自言为“凿空”之旅,但随着该文献库的逐渐开发,将会引领新一轮学术成果的井喷。

第二类为文本整理研究。此类代表性成果有吴松弟的《中国旧海关出版物评述:以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为中心》(出处详见下表,以下均同)、《近代海关贸易数据摘编本及其可靠性分析——以全国年进出口额和各关直接对外贸易额为例》。

基本内容与主要观点:在170册的《中国旧海关史料》(京华出版社2001年)之外,再度发现一座宝库,也即是上述已完成整理、即将出版的270册左右《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该文对旧海关出版物的各系列,尤其是对学界知之不多的第二至第七系列及系列外之书的介绍,并以全国年进出口额和各关直接对外贸易额为例,就各类来源的近代海关贸易数据进行比对,以为修正。

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这是一项基础文献整理与研究,是为相关学术研究的基础,其意义不言自明,其社会影响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伴随着270册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的陆续出版,必将获得广泛的关注。我们在每次学术会议上与学界朋友相遇,总是被询问该套文献的出版进展,表明大家正在翘首以盼。

第三类为文献应用研究。此类代表性成果,有王哲《源-汇数据在近代经济史中的使用初探——以19世纪末长江中下游诸港的子口税贸易数据为例》、詹庆华《试论中国近代海关的制度创新—西方制度文化在华传播环境分析》,以及九卷本《近代中国经济地理》中项目组成员吴松弟、樊如森、姚永超、方书生撰写的绪论和全国卷、华北蒙古卷,东北卷,华南卷。

基本内容与主要观点:王哲的论文是利用近代海关税收统计的源-汇类数据,对近代港口-腹地的范围重新进行研究,修正了以往描述性文献与国内统计数据上的偏差,重新界定了这一议题;詹庆华从西方制度文化在华传播的角度,对近代海关的制度创新进行了新的探索,两文相得益彰,分别代表运用近代海关文献,从经济与制度文化方面进行的新探索。吴松弟主持多人分别撰著的《近代中国经济地理》,则重点利用了全国各海关具有空间属性的统计与文献,首次完成了近代中国分区域与全国层面经济地理的研究。

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此类研究最大的学术贡献,是为发掘利用近代中国的海关统计与报告,采用新材料重新解读经典的旧问题,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新进展,相关的论文发表后,转载率、引用率均较高,《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正获得学界广泛地关注。

阶段性成果清单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中国旧海关出版物评述:以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为中心

吴松弟

论文

史学月刊,2011年第12期

 

18000

 

2

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日报、月报和季报

吴松弟

论文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20000

 

3

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吴松弟等

论文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26000

 

4

近代海关贸易数据摘编本及其可靠性分析

——以全国年进出口额和各关直接对外贸易额为例

吴松弟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4期(即出)

16000

 

5

试论中国近代海关的制度创新—西方制度文化在华传播环境分析

詹庆华

论文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五期

18000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网13年4月16日全文转载

6

中国近代海关医员与西医在华传播初探(一)——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为视角

詹庆华

论文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8000

 

7

中国近代海关医员与西医在华传播初探(二)——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为视角

詹庆华

论文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17000

 

8

海关文化遗产研究初探

姚永超

论文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0000

 

9

海关研究的地理学视角初探

姚永超

论文

海关研究,2011年第6期

14000

 

10

源-汇数据在近代经济史中的使用初探——以19世纪末长江中下游诸港的子口税贸易数据为例

王哲

论文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2期

16000

 

11

从口岸贸易到经济地理: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经济

方书生

论文

安徽史学2013年第4期

12000

 

12

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樊如森

论文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14000

 

13

The econom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pening port cities of China and East Asia during 1843-1949,

吴松弟等

论文

The Journal of Korean Studies, No.26, Feb 2012,第119-142页,Center for Korean Studies Inha University, Korea

25000

 

14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时空考察

吴松弟等

论文

史林,2013年第3期

15000

 

15

双中心:沪港两地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及形成原因分析

王列辉

论文

江汉论坛,2012年第10期

12000

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16

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验证

方书生

论文

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第9期

18000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7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绪论和全国卷

吴松弟等

著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即出

420000

 

18

近代中国经济地理,华北蒙古卷

樊如森

著作

同上

380000

 

19

近代中国经济地理,东北卷

姚永超

著作

同上

320000

 

20

近代中国经济地理,华南卷

方书生

著作

同上

280000

 

21

中国加入早期世博会的历史研究: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为中心,兼论对其整理与研究的必要性

吴松弟

报告

2012年2月15日,日本东京,东洋文库特邀报告,文库长斯波义信主持

 

 

22

近代长三角各港口进出口贸易和旅客数量数据库

吴松弟

报告

2012年9月11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合办“空间分析研究暨长三角数据库合作研讨会”

 

 

23

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及其学术价值

吴松弟

报告

2012年11月29日,

上海海关,中国海关总署和欧盟委员会联合主办“以史为鉴,促进中国海关改革与现代化”专题报告会,中国海关学会副会长李延主持

 

 

24

A Brief Review of Research in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吴松弟

报告

2013年2月23日,英国伦敦,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剑桥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中国海关”研究组报告会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